江上望南岳
大江南北分云夢,七十名峰壓水低。
九向瀟湘還九背,隨波直至洞庭西。
五峰雪作九江水,回雁晴連岳麓云。
未到朱陵仙洞口,鐘聲已隔碧湘聞。
大江南北分云夢,七十名峰壓水低。
九向瀟湘還九背,隨波直至洞庭西。
五峰雪作九江水,回雁晴連岳麓云。
未到朱陵仙洞口,鐘聲已隔碧湘聞。
長江將大江南北劃分開來,云夢澤也因此分隔,南岳衡山的七十座著名山峰仿佛壓低了江水。衡山的山勢時而面向瀟湘時而背向瀟湘,山峰隨江水的流向一直延伸到洞庭湖的西邊。衡山五峰的積雪融化成九條江水,回雁峰在晴天與岳麓山的云彩相連。還沒到達朱陵仙洞的洞口,隔著碧綠的湘江就已聽到了鐘聲。
云夢:古澤名,在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帶。
七十名峰:南岳衡山有七十二峰。
九向瀟湘還九背:形容衡山山勢曲折,時而面向時而背向瀟湘。
五峰:衡山有五座著名的山峰。
回雁:回雁峰,衡山七十二峰之首。
岳麓:岳麓山,在湖南長沙。
朱陵仙洞:衡山的一處名勝。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考證,但詩人可能是在游覽江上時遠望南岳衡山,被其壯麗景色所震撼,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詩人或許懷著對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探尋之心,在江上領略衡山風光。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南岳衡山的壯麗景色。其突出特點是描繪景色氣勢宏大,意象豐富,動靜結合。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山水的敏銳觀察力和高超的描繪能力,為描寫衡山的詩作增添了精彩篇章。
綠水紅橋一路青,東風將雨染初成。 隔簾弄影捎飛燕,當座吹花趁語鶯。 新月正籠陶令宅,淡煙斜拂亞夫營。 年年送別三春恨,腸斷山陽笛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