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興三首 其三
半空涼籟撼千軍,滿地秋光錦繡紋。
近水芙蓉先帶露,故園楊柳欲欺云。
憑高萬里從今見,行樂三秋自古聞。
堪嘆揚雄甘寂寞,一生空老太玄文。
半空涼籟撼千軍,滿地秋光錦繡紋。
近水芙蓉先帶露,故園楊柳欲欺云。
憑高萬里從今見,行樂三秋自古聞。
堪嘆揚雄甘寂寞,一生空老太玄文。
半空中秋風呼嘯,好似千軍萬馬奔騰撼動,滿地秋光如錦繡般絢麗多彩。靠近水邊的芙蓉花率先帶上露珠,故鄉的楊柳高聳仿佛要直插云霄。登高望遠,從今往后能看盡萬里山河,秋日游樂自古就被人傳頌。可嘆揚雄甘愿寂寞,一生徒然老去,只留下《太玄經》。
涼籟:指秋風。
故園:故鄉。
憑高:登高。
三秋:秋季,這里指整個秋天。
揚雄:西漢學者、辭賦家,曾作《太玄經》。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情感來看,可能是詩人在秋季登高賞景時,聯想到揚雄的遭遇,結合自身心境而作。當時或許社會存在人才不被重用的現象,詩人借此抒發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借秋景抒發情感,既有對秋景的贊美,又有對揚雄命運的嘆息。其特點是景中含情,情感表達深沉。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素養和情感世界。
觀云聽雨逐番新,清晝綠蔭更可人。滿眼個中無限趣,當窗憩久樂天真。
律管笳灰散,檀林夏火移。氣從今日變,人是此時悲。朝霧涵空迥,斜陽入戶遲。望云情事切,何忍逗歸期。
雙葉柳梢眉。欲挽云鬟未結衣。誰信卷簾今不見,風僛。曉日絲楊替發晞。花底歇深杯。百歲相看年少時。出眾風流君莫問,迷離。一夜花開并蒂枝。
干將雄氣迥難干,莫謂師儒是素餐。騏驥取途須待飽,蛟龍為雨貴能蟠。百年況味嘗應遍,萬里曾行眼亦寬。入道久知無別訣,半安隨處總安安。
龍馬先朝出養龍,御前賜名飛越峰。人間神駿寧無種,天上孫陽不易逢。
一尊聊寄洞元師,既到山中春未遲。料得醉眠巖石上,晚風零落小桃枝。洞元道士酒中仙,散發人間五十年。醉后不知山月上,竹間橫枕一琴眠。
火龜已食幽貞墨,乾鵲猶將吉語傳。高處營巢君自好,張羅門外爾徒喧。
迦葉師兄錯破顏,阿難病痛在多聞。衲僧斬斬生涯別,輒莫隨人腳后跟。
小亭活水澗之阿,占我溪山景亦多。何處偶看春暖日,我家須辦子行窩。卑微幸托高眠久,褊窄其如大舞何。強說春風真錯許,軟夫正有一團和。
碎霞浮動曉朦朧。春意與花濃。銀瓶素綆,玉泉金甃,真色浸朝紅。花枝人面難常見,青子小叢叢。韶華長在,明年依舊,相與笑春風。
蓉城一謁隔仙凡,耆宿痛凋殘。滄桑經過情依舊,嘔心血、樹蕙滋蘭。惟愿騷壇重振,一朝竟棄塵寰。或當今夕九重寒,瓊宴賦瑤篇?云煙渺渺空凝望,想音容、只在遺編。立雪從今無地,一尊還酹江天。
刊刪理障覓天根,心體昭昭會一原。歲暮更宜深燕養,莫埋書冊動風幡。
春衫雨濕蘇堤暮。記嘗杖屨隨君去。臨海欲觀濤。圣門云日高。老為盤谷序。心賞停云句。八極入清游。相望西海頭。
兩地原同戴一天,別才滿月恍經年。莫愁湖上風光好,曾否花開并蒂蓮。
萬里將孤舫,長江與太湖。山川幾盡越,文字恥為吳。見我故人否,識君高義無。士安交不薄,珍重序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