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瓏四犯四首 其一
細雨黃昏,聽翡翠屏邊,笛聲初起。鬟影依稀,坐背紅燈烏幾。
丁星竹籟蛩音,都迸入一行織。指韻嗚嗚絲兒氣。力吹得、秋聲如此。
尊前只合分明見。認窈窕、樊川婢子。料得前生為弄玉,或是雙成姊。
醉把紅牙親拍,應笑我微云學士。問娉婷騎鳳,何時直得,配他蕭史。
細雨黃昏,聽翡翠屏邊,笛聲初起。鬟影依稀,坐背紅燈烏幾。
丁星竹籟蛩音,都迸入一行織。指韻嗚嗚絲兒氣。力吹得、秋聲如此。
尊前只合分明見。認窈窕、樊川婢子。料得前生為弄玉,或是雙成姊。
醉把紅牙親拍,應笑我微云學士。問娉婷騎鳳,何時直得,配他蕭史。
黃昏時分細雨飄灑,我在翡翠屏風旁,聽到笛聲剛剛響起。那女子的鬟影隱隱約約,背對著紅燈坐在烏木幾旁。像星星般的竹聲和蟋蟀聲,都融入這一行笛聲里。手指按笛韻嗚嗚作響,吹出的氣息如絲,用力吹奏出這般秋意蕭瑟之音。在酒樽前本應能清楚看見她,認出這窈窕如同杜牧詩中佳人般的女子。料想她前生或許是弄玉,又或許是雙成的姐姐。我醉意中親自拍著紅牙板,她應會笑我這個‘微云學士’。想問這娉婷佳人騎鳳而去,何時才能配得上那蕭史。
翡翠屏:用翡翠裝飾的屏風,泛指精美的屏風。
烏幾:烏木制成的幾案。
丁星:像星星般零散分布,形容竹籟和蛩音細碎。
織:這里指笛聲的旋律如織。
樊川婢子:杜牧有許多關于歌女的詩作,這里借指美麗的歌女。
弄玉:傳說中秦穆公之女,善吹簫,后與蕭史一起成仙。
雙成:董雙成,傳說為西王母的侍女。
紅牙:樂器,用檀木制成,拍板的一種。
微云學士:指宋代詞人秦觀,因其有‘山抹微云’的詞句而得此雅號,這里作者自比。
娉婷:形容女子姿態美好的樣子。
蕭史:傳說中善吹簫的仙人,與弄玉結為夫婦。
具體創作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詞的內容推測,可能是作者在一次宴會上,聽到笛聲,見到歌女后有感而發。當時可能處于較為閑適的社交場合,作者在飲酒聽曲間,對眼前的歌女產生了浪漫的遐想。
這首詞主旨是表達對歌女的傾慕,其突出特點是巧妙運用典故,營造出浪漫迷離的意境。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展現了作者較高的藝術技巧和細膩的情感表達。
誓與忘年友,從今密往還。肝腸存出世,風雅在名山。許我靈洲住,松云共掩關。君平殊寂寞,衰老欲投閒。
春雨秋云都不記。向晚微涼,悄坐渾無事。對著清尊還少味。塵襟無計相回避。幾點素馨開葉底。促織聲聲,似告人應睡。夢落荒城香漸碎。愁心又入秋霄里。
蔓草芟夷莫許侵,好花封植待成陰。每于小小園林里,長抱惓惓畎畝心。
誰謂虎可縛,縛之自有術。孫生畫此系在石,拿繩人立尾垂屈。墜身怒力欲脫時,顧眄生獰神氣出。江南包氏為最精,毛質雖真猛難匹。蜀人不敢道知微,知微名重非今日。
皎皎良家子,烏桓不可求。月沉精衛海,花墮懊儂樓。阿母嗟無養,良人懼不仇。肯辭麻枲賤,去帶綺羅羞。
命晉昔聞千矢賜,拜韓今見一軍驚。地連赤縣城中阻,水入黃河總未清。幾莖素發殊方病,半幅鄉書故國情。洛下傷時同賈誼,西都賣卜似君平。
飄零吳內史,投老在明時。宦豈含香著,心仍執戟疲。丘樊綜逸興,鸞鶴蘊遐思。劇地通書少,深居應客遲。筆圖窺鵠立,文囿煥星披。傖客新停賦,頭陀舊勒碑。人間虛物色,海內佇光儀。騰達空時輩,風流實我師。淵襟猶未挹,清夢已先馳。旅寓梁鴻懶,淹留王粲悲。艅艎失茂苑,烽火起潢池。典籍依何處,追趍屢后期。誰攀小山桂,去采羅浮芝。散木寧蘄顧,鴻裁獨見貽。霧鳶云外阻,星鳥日南窺。神劍終當合,仙舟許并移。五湖空浩渺,三徑轉支離。強欲從公去,鷗波理釣絲。
兩載憂民太瘦生,偶乘秋興試山晴。路過野寺云初濕,人在危厓鶴共清。有石盡堪他日頌,此泉真與我心盟。大夫能事登高賦,莫訝天風起旆旌。
君侯下車日,百城風凜如。公馀一炷香,溪山奉晏居。治要無多言,所貴一字虛。所以曹相國,不讀城旦書。
春融水暖百花開,獨棹扁舟過釣臺。鷗與鷺,莫相猜,不是逃名不肯來。
鳧山蒼蒼,魯邦是瞻。篤生哲人,蹈德有嚴。雍容儒紳,典教于學。政府遴才,資其謀度。河渠有書,兵戎有樞。乃振憲綱,乃乘倅車。開省東南,坐籌賓幄。股肱碩輔,聞言是諾。浙司之鹺,國賦倚重。帝眷老臣,副予寵用。煮咸于海,民勞不咨。公善理財,毋敢或欺。匪衡益平,匪鑒益明。利周于物,幣貢于京。視彼貪虐,斂害于民。怨詈滿途,亦獨何人。豈弟君子,不忮不求。豈弟君子,不剛不柔。魚臺仰止,遙遙我心。駕言旋歸,懷其德音。
村童喧北里,野老報西成。掩豆豚肩小,吹豳羯鼓鳴。神鴉飛食肉,社鼠坐分羹。醉舞黃花下,巫陽象版輕。
及茲農事候,令予歸不閑。本無西疇耕,為趁東風還。舊廬在林莽,樹石繁其間。時春方雨余,好鳥聲關關。門柳媚柔條,蘿徑滋苔斑。澗鳴始流泉,座對初青山。寓目但成景,偃仰多歡顏。此鄉能似否,寧不思回醾。
草綠鳥喈喈,閒窗一斗開。百蟲堪上筆,一片欲遮苔。莫影紗紋瀫,春芽老氏孩。元公有知不,一笑隴牛堆。
孟夏堯蓂六葉殘,來從仙府瑞人寰。幾年彩鳳池中浴,此日神龜葉上閑。七老相歡非將相,二疏高宴欠湖山。羨公退自臺衡地,長在煙霞縹緲間。體貌方隆避政樞,歸來袞繡耀東吳。騎鯨才格從天稟,化鶴風姿與眾殊。經國文章垂睿想,濟民德澤感神扶。堂邊三壽高千丈,依舊扁舟泛五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