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遼事有感 其三
謾書緣底到中華,金白旋俘氣轉誇。
堪怪九關屯虎旅,不聞一劍靖龍沙。
頹垣故壘傳宵柝,枯草殘煙起暮笳。
塞外受降城未筑,招降空報幾千家。
謾書緣底到中華,金白旋俘氣轉誇。
堪怪九關屯虎旅,不聞一劍靖龍沙。
頹垣故壘傳宵柝,枯草殘煙起暮笳。
塞外受降城未筑,招降空報幾千家。
不知為何敵國書信傳到中華,金國很快俘虜我方人員,氣焰愈發囂張。奇怪的是九重宮闕屯駐著勇猛軍隊,卻沒見有一人揮劍平定塞外。殘墻舊堡夜里傳來打更聲,枯草殘煙中傍晚響起胡笳聲。塞外受降城還未修筑,卻空報招降了幾千家。
謾書:指敵國的書信。緣底:為何。
金白:金國。旋俘:很快俘虜。氣轉誇:氣焰更加囂張。
九關:指宮廷,也泛指朝廷。虎旅:勇猛的軍隊。
靖:平定。龍沙:塞外沙漠地帶。
頹垣故壘:殘墻舊堡。宵柝:夜間打更用的梆子。
暮笳:傍晚的胡笳聲。
受降城:漢唐時為接受匈奴貴族投降所筑的城。
此詩創作于明朝邊疆受金國侵擾時期。當時邊疆戰事不斷,朝廷雖有軍隊駐守,但未能有效抵御外敵,局勢緊張且嚴峻,詩人有感于此而創作。
這首詩主旨是批判朝廷軍隊面對邊疆戰事的不作為,突出邊疆局勢的危急。其特點是情感悲憤,直陳時弊。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文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憂慮。
古陵在蒿下,啼烏在蒿上。 陵中人不聞,行客自惆悵。
送文迎武遞參差,一始一終光圣儀。 四海生人歌有慶,千齡孝享肅無虧。
客路那知歲序移,忽驚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涼地,記得當年全盛時。 花弄影,月流輝,水晶宮殿五云飛。分明一覺華胥夢,回首東風淚滿衣。
寂寂柴門村落里,也教插柳記年華。 禁煙不到粵人國,上冢亦攜龐老家。 漢寢唐陵無麥飯,山溪野徑有梨花。 一樽徑籍青苔臥,莫管城頭奏暮笳。
盡日東風吹綠樹。向晚輕寒,數點催花雨。年少凄涼天付與,更堪春思縈離緒。 臨水高樓攜酒處。曾倚哀弦,歌斷黃金縷。樓下水流何處去,憑欄目送蒼煙暮。
香冷金爐,夢回鴛帳馀香嫩。更無人問。一枕江南恨。 消瘦休文,頓覺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盡。薄暮東風緊。
慘結秋陰,西風送、霏霏雨濕。凄望眼、征鴻幾字,暮投沙磧。試問鄉關何處是,水云浩蕩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無中,遙山色。 天涯路,江上客。腸欲斷,頭應白。空搔首興嘆,暮年離拆。須信道消憂除是酒,奈酒行有盡情無極。便挽取、長江入尊罍,澆胸臆。
十年塵土暗衣巾,亂走江鄉一病身。 西第將軍成底事,北朝開府是何人。
南高峰。北高峰。南北高峰云淡濃。湖山圖畫中。采芙容。賞芙蓉。小小紅船西復東。相思無路通。
秋色西陵滿綠蕪,繁弦急管強歡娛。 長舒羅袖不成舞,卻向風前承淚珠。
君子何嘗去小人,小人如草去還生。 但令鼓舞心歸化,不必區區務力爭。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弱冠弄筆硯,恥為章句儒。 夜半劍氣發,精光射天衢。 欲分天子憂,張燈閱地圖。 七閩山水秀,我亦思故廬。 世事苦齟齬,吾道甯躊躕。 一官如涕唾,焉能輕重吾。
候應黃鐘動,吹出白葭灰。五云重壓頭,潛蟄地中雷。莫道希聲妙寂,嶰竹雄鳴合鳳,九寸律初裁。欲識天心處,請問學顏回。 冷中溫,窮時達,信然哉。彩云山外如畫,送上筆尖來。一氣先通關竅,萬物旋生頭角,誰合又誰開。官路春光早,簫落數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