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喜神譜 其十 大開一十四枝
堂下雜?鼗,
如鐘而罄腹。
夫子聞于齊,
三月不知肉。
堂下雜?鼗,
如鐘而罄腹。
夫子聞于齊,
三月不知肉。
堂下擺放著各種鼗鼓,形狀像鐘但腹部中空。孔子在齊國聽到了《韶》樂,好幾個月吃肉都不知道滋味。
鼗(táo):長柄的搖鼓,俗稱撥浪鼓。
罄腹:腹部中空。
夫子聞于齊,三月不知肉:出自《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講孔子在齊國聽到《韶》樂,很長時間吃肉都嘗不出滋味,形容音樂美妙至極。
《梅花喜神譜》是宋伯仁為梅花寫真的畫冊,每幅配有五言詩。此詩可能創作于宋伯仁觀察梅花時,借古代樂器和孔子典故,以一種文化聯想來豐富畫冊的意境和文化內涵,創作時間大約在南宋時期,當時文化藝術較為繁榮,文人雅士喜愛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這首詩主旨是借古代樂器和孔子聞樂典故,表達對高雅文化的追求。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自然,簡潔地營造出文化氛圍。在《梅花喜神譜》中,它為畫冊增添了文化韻味,豐富了作品的藝術價值。
鵲橋織女會,也是不多時。今日送君處,羞言連理枝。
庭梧墮葉起秋聲,榻冷高齋動旅情。心逐白云趨子舍,棹移黃木向仙城。登堂喜進江魚美,分手悉聽塞雁鳴。何物如君長對語,銀鉤壁上自縱橫。
平湖瀉明鏡,上有脩竹林。把酒對山月,誰同秋夜心。
今歲月和桂,不肯作中秋。一年惟此佳節,底事白教休。我已侵尋七秩,況復輪囷萬感,合恨更分愁。先自無聊賴,雨意得能稠。天柱峰,知何處,老難游。癡云如妒,不知弦管可吹不。安得風姨掃蕩,推出團圓月姊,便遣桂香浮。世事十常九,不使展眉頭。
春到都城曾未知,楸花時見萬年枝。多情賴有王公子,解剪金槃寄所思。后圃荼蘼手自栽,清于芍藥釅于梅。舊來詩客今無幾,三臭馨香懶舉杯。
粉本重描孰畫師,夢中白鳳好相隨。夙沙攬海天為合,析木揚葩月又離。豈曰無衣思愛日,已占有慶樂耕時。閑情更憶梅梢碟,玉冷香溫感鬢絲。
長袖翩翩若鴻驚。纖腰裊裊會人情。
凜烈歲云暮,北風江上寒。懷人當此夜,曾借一枝看。香霧侵簾幕,春燈照綺紈。仍憐后庭樹,累月未摧殘。
短欄孤艇倚中流,歷歷江山拭遠眸。溪影翠搖堤畔柳,波光晴擁驛邊樓。宦途故舊多青眼,塵世功名盡白頭。篷底才憐寧寢夜,又飛清夢繞皇州。
爆竹喧喧起四鄰,茅公渡口歲逡巡。風塵路遠難為客,霜鬢來朝畏見春。檐外雨聲催臘盡,枕邊鄉夢到家頻。遙憐堂上圍爐處,傳飲屠蘇少一人。
每逢月夕數花辰。杯酒襲芳塵。過盡東風不管,隨時占得清芬。額黃涂蠟,顏紅暈玉,望里如人。見慣東家嬌小,墻頭不待窺鄰。
心藏隱奧中,乘間亦易動。須于動之微,堅持勿使縱。
辟邪鳧藻兩爐輕,被底香毬更有情。展轉不離君玉體,房風遺制鑄初成。
水凍全收綠,山寒不解青。崎嶇賴藜杖,憩息得丘亭。問歲方鸧鴰,懷人更脊令。雪崖差可眺,風樹不堪聽。
曾公巖在通天側,舊是曾公自鑿通。東望不堪遭亂后,南歸卻憶向巖中。春陰虎臥千峰雪,日落猿啼萬壑風。城市別來應少見,看云長是憶曾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