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司馬劉東山 其一
舞雩春暮樹婆娑,清世誰同一詠歌。
卓爾泰山聳云漢,屹然銅柱障江波。
調元痛失雷司戶,醫國傷無晉叔和。
寄語城狐已投阱,洞云深處笑呵呵。
舞雩春暮樹婆娑,清世誰同一詠歌。
卓爾泰山聳云漢,屹然銅柱障江波。
調元痛失雷司戶,醫國傷無晉叔和。
寄語城狐已投阱,洞云深處笑呵呵。
暮春時節舞雩臺下樹木枝葉扶疏,清平之世有誰能和他一同詠唱詩歌。他如那高聳入云的泰山般卓越,又似屹立的銅柱阻擋著江波。痛心于失去了像雷司戶那樣能調節國家元氣的人,哀傷沒有如晉代叔和一樣的醫國良才。告訴那些城狐社鼠,他們已落入陷阱,而逝者在洞云深處正含笑呢。
舞雩:古代求雨的祭祀儀式,此處可能指代一種閑適的場景。
婆娑:形容樹木枝葉紛披的樣子。
卓爾:卓越、突出的樣子。
調元:調和陰陽,比喻處理國家政務。
雷司戶:可能是指能匡扶國家的賢才。
叔和:指魏晉時期醫學家王叔和,這里比喻能治理國家的良才。
城狐:比喻仗勢作惡的小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以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正邪斗爭,逝者是一位對國家有重要貢獻的人,詩人在其去世后,既表達對他的緬懷,也對正義最終戰勝邪惡感到欣慰。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司馬劉東山,高度贊揚其品德和才能。以形象的比喻突出逝者的重要性,同時表達對邪惡勢力的批判。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較高的語言駕馭能力和情感表達技巧。
青衫漬滿傷離淚,陪杖憶當年。紅菱湖外,白花亭畔,百子橋邊。月沉月缺,人歸人渺,此恨綿綿。平泉花木,翠樓書卷,剩有寒煙。
雪后天象清,維時月初吉。三老山中居,杖藜乘興出。總訝神仙流,衣冠兼散逸。叩我東家門,造我讀書室。主人重留連,開尊敘真率。傾寫間別懷,氣誼等膠漆。送別河梁上,悵然若有失。快行莫遲遲,猛虎嘷落日。
春入桃源路,飛觴日未斜。溪頭逢燕子,池面落楊花。聽樹蕭蕭雨,看山片片霞。與君忘世慮,沈醉即為家。
不須嬌逞舞腰支,不須巧畫宮妝眉。只把千絲萬絲結,結住行人無別離。
嗚呼吾友汲,相望去程遙。遺恨孤慈侍,清魂入大招。諸兒銅鼓衛,一穴鳳山椒。淚灑西風里,交情永寂寥。
邊境古熙州,長城據上游。渭從同穴出,洮入大河流。佐郡蓮依幕,還京雪滿裘。聞君欲歸養,寧得久淹留。
剩有論文樂,兼存玩物娛。萬形皆至理,一貫乃真儒。習習傳天籟,亭亭聳德隅。歲寒吾與汝,那肯向炎趨。
木骨藤皮覆草茅,鷦鷯終有一枝巢。石煙花霧從茲始,時色佳人且絕交。萬古興亡誰管得,半生文字我當拋。明朝追逐山公去,破笠鶉衣戰樹梢。
昨夜馬頭雹,滿天羊角風。吹燈不敢寐,愁坐欲書空。
心意逍遙物莫知,山中山下識人稀。想君絕慮離塵土,不是王喬即令威。
傍砌苔痕翠,棲梁燕語高。濕云籠醉杏,細雨洗新桃。人只春衣冷,心搖午夢勞。情絲飄似絮,慵倒玉壺醪。
仙山不在高,靈區設中冓。包蒙自太古,霹靂始與牖。闇然不耀地,白日已通晝。遂褻世游人,我及千載后。登頓入地中,足與石角斗。飛厓臨紫云,既掀勢還覆。仰面欲成壓,山鬼自司救。元氣不蒸雨,五色變乳溜。支本萬不齊,纂纂簪筍瘦。又如人披腹,呈此瑯玕秀。旁扉表云房,曲密通款竇。跬步必容炬,老膽怯且逗。神仙未易求,冥探亦何遘。矯手采瑤華,和飲千日酬。聊度三千年,儗與石同壽。
休倩傍人為正冠。披襟散發最宜閑。水云況得平生趣,富貴何曾著眼看。低拍棹,稱鳴鑾。一尊長向枕邊安。夜深貪釣波間月,睡起知他日幾竿。
何倖能親玉頸溫,但思歡醉徹神魂。執吾所執信吾信,難罄悲涼祗罄樽。
天際三峰翠色浮,更于何處覓瀛洲。也知方外神仙好,不識人間兒女愁。白犬吠人驚夜鬼,珠簾捲雨入明樓。掛冠何日尋高隱,竹杖芒鞋絕頂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