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首臺
青山若現莊嚴相,白水時聞清凈音。盡日孤青常說法,諸天華雨萬重深。
萬綠壓山松徑深,白云繚繞碧陰陰。時從樹杪窺飛瀑,夜夜梵聲悟到今。
青山若現莊嚴相,白水時聞清凈音。盡日孤青常說法,諸天華雨萬重深。
萬綠壓山松徑深,白云繚繞碧陰陰。時從樹杪窺飛瀑,夜夜梵聲悟到今。
青山時隱時現,仿佛展現出莊嚴的法相;白水潺潺流淌,不時傳來清凈的聲音。整日里孤高的青山仿佛在不斷說法,天空中如天花般的雨幕層層疊疊。萬綠叢中,松樹掩映的小徑幽深難測,白云繚繞在山間,一片碧綠而又陰涼。不時從樹梢間窺見飛流直下的瀑布,夜夜聽聞的梵聲讓人的感悟延續至今。
莊嚴相:莊嚴的法相。
清凈音:純凈、沒有雜念的聲音,這里指流水聲如同佛法的清凈之音。
孤青:指青山。
諸天:佛教語,指護法眾天神。華雨:指諸天散花如雨。
杪:樹梢。
梵聲:指佛寺誦經聲。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可以推測,詩人可能是在游覽華首臺這一佛教圣地時創作。當時詩人置身于清幽的山林、莊嚴的佛寺中,受到佛教氛圍的感染,從而有感而發。
這首詩以華首臺的自然景觀和佛教氛圍為主題,展現了佛教圣地的清幽與莊嚴。詩中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和對佛法感悟的表達,體現了詩人對佛教修行的追求和對寧靜精神世界的向往,在描繪自然與傳達宗教情感方面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暮春爭賽白龍池,掛席乘潮采不遲。千尺螺筐垂海底,翻波不使大魚知。
已經平子宜無憾,未見夷吾得不憂。
一茗將靈幾,遙空愧老憨。春風寒古殿,蠟炬暗新龕。已盡生前句,難為身后談。大云煙雨舊,山鳥自諵諵。
山城衢陌厭塵泥,獨掃云房價不低。早晚天門自開闔,不須雞舌決明啼。
斯文萬金藥,不救俗儒病。盧生誰云邪,夫子未出正。羊腸駕觭輪,鯨瀾溯孤榜。噫乎吾道難,自古斗衰盛。
大參行赴闕,興落富春前。六月樓船雨,千山傳馬煙。白云留故國,綵服媚南天。知爾寧親后,屏營金鑒篇。
寇盜方如猬,何時望息肩。風煙昏大海,戰伐黨高天。有信迷兇吉,無家總后先。不堪車馬地,肉食共愁年。
天風吹散赤城霞,散落人間作九華。夾路星球留去馬,燒空火樹亂歸鴉。笙歌醉月家家酒,簾幕窺春處處花。一派云《韶》天外迥,不知仙馭過誰家。
楊子居巷南,閉門絕車馬。種竹不計年,濃深密相亞。朝回解冠佩,對之極瀟灑。檐端落晴雪,涼籟含深夜。我時一相過,弦琴坐其下。得句寫瑯玕,笑歌傾盞斝。冰霜嘆遲暮,寒暑頻代謝。悠悠十五載,念子知音者。兩京昨暌違,良晤此傾寫。玉堂燈火寒,看竹仍題畫。
故人家在上湖濱,二月湖光思殺人。君過六橋攜酒覓,桃花猶似去時春。
每踏扁舟過越來,青山何處復登臺。野花荊棘多迷恨,空逐寒沙白鳥回。
樹斜湍嚙石,草沒水平堤。跋涉移輕蓋,崎嶇策蹇蹄。雷聲喧谷口,虹影臥橋西。煙火瀰茫濕,田家晚未歸。
好在涂山月,如何看不歸。枕添連夜夢,人著向秋衣。刁斗聲偏急,星河影自微。王師千里外,絳水欲塵飛。
今古難容姓字真,多君水泊置吟身。從來鼓枻長歌者,不是龍飛榜上人。
二水澄白練,一亭延素秋。聊為庾公嘯,因效子長游。月色瀉尊俎,劍光沖斗牛。更須舒老眼,西北有高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