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承事挽詞五首
徐行直視日如愚,律己齊家盡可書。九十一年由砥道,肯令荊棘敝衣裾。
不將堯舜等瞿曇,簡語寧同賣菜添。惆悵老成無復見,一時流俗正清談。
苦語熏心不易忘,它時聞教我為詳。須知令尹多仁術,寔自嚴君有義方。
霜髯碧眼照華燈,夾道游人避履聲。曾是元宵隨步月,西風何忍見銘旌。
樓閣溪山兩斗雄,中橫千丈未雩龍。當時令尹兒啼處,依舊東流繞七峰。
徐行直視日如愚,律己齊家盡可書。九十一年由砥道,肯令荊棘敝衣裾。
不將堯舜等瞿曇,簡語寧同賣菜添。惆悵老成無復見,一時流俗正清談。
苦語熏心不易忘,它時聞教我為詳。須知令尹多仁術,寔自嚴君有義方。
霜髯碧眼照華燈,夾道游人避履聲。曾是元宵隨步月,西風何忍見銘旌。
樓閣溪山兩斗雄,中橫千丈未雩龍。當時令尹兒啼處,依舊東流繞七峰。
他從容行走、直視前方,看似愚鈍,律己持家之事都值得書寫。九十一年堅守正道,怎會讓荊棘劃破自己的衣袍。他不把堯舜與瞿曇相提并論,言語簡潔,不像賣菜的人那樣啰嗦。令人惆悵的是,這樣的老成之人再也見不到了,而此時社會上正流行清談之風。他的苦口良言刻骨銘心,日后聽聞教誨我會仔細琢磨。要知道令尹有許多仁愛的舉措,其實是來自于他嚴父的良好教導。他霜白的胡須、碧綠的眼睛在華燈下閃耀,夾道的游人都避開他的腳步聲。曾經在元宵夜我還隨他漫步賞月,西風啊,怎么忍心讓我見到他的銘旌。樓閣與溪山爭奇斗雄,中間橫臥著如未行雨的巨龍般的山巒。當年令尹年幼啼哭的地方,溪水依舊東流環繞著七座山峰。
徐行直視:從容行走、直視前方。
砥道:正道。
瞿曇:指釋迦牟尼。
賣菜添:比喻說話啰嗦。
令尹:官職名,這里可能指翁承事的兒子。
義方:指為人處世的正道。
銘旌:靈柩前的旗幡。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知翁承事是一位品德高尚、堅守正道的老人,活到九十一年。當時社會可能存在清談的風氣,詩人與翁承事或其家人有一定交往,在翁承事去世后寫下此挽詞以表紀念和敬意。
這首挽詞主旨是贊揚翁承事的品德和為人,通過對其生平事跡和精神的描述,展現他的高尚形象。詩中既有對逝者的緬懷,也有對社會現象的思考。在文學上,以質樸的語言和多樣的表現手法,為挽詞增添了藝術價值。
暮霞照水,水邊無數木芙蓉。曉來露濕輕紅。十里錦絲步障,日轉影重重。向楚天空迥,人立西風。 夕陽道中。嘆秋色、與愁濃。寂寞三千粉黛,臨鑒妝慵。施朱太赤,空惆悵、教妾若為容。花易老、煙水無窮。
郡務裝懷日晷催,東園未睹一枝梅。 從容后賞輪先見,汩沒塵勞恨阻陪。 待雪最宜寒艷坼,迎春會有暗香來。 悵然歸棹匆匆去,徒使臨風憶共杯。
悠悠飏飏,做盡輕模樣。半夜蕭蕭窗外響,多在梅邊竹上。 朱樓向曉簾開,六花片片飛來。無奈熏爐煙霧,騰騰扶上金釵。
秋寂寞。秋風夜雨傷離索。傷離索。老懷無奈,淚珠零落。 故人一去無期約。尺書忽寄西飛鶴。西飛鶴。故人何在,水村山郭。
曉日壓重檐,斗帳春寒起來忺。天氣困人梳洗懶,眉尖,淡畫春山不喜添。 閑把繡絲挦,認得金針又倒拈。陌上游人歸也未?懨懨,滿院楊花不卷簾。
月光飛入林前屋,風策策,度庭竹。夜半江城擊柝聲,動寒梢棲宿。 等閑老去年華促,只有江梅伴幽獨。夢繞夷門舊家山,恨驚回難續。
雨晴云斂,煙花澹蕩,遙山凝碧。驅車問征路,賞春風南陌。 正雨后、梨花幽艷白。悔匆匆、過了寒食。歸家漸春暮,探酴醿消息。
攸兮而來,忽兮而回。 云馭杳邈,天門洞開。
翠柏紅蕉影亂。月上朱欄一半。風自碧空來,吹落歌珠一串。 不見。不見。人被繡簾遮斷。
晚霞紅。看山迷暮靄,煙暗孤松。動翩翩風袂,輕若驚鴻。心似鑒,鬢如云,弄清影,月明中。謾悲涼,歲冉冉,蕣華潛改衰容。 前事銷凝久,十年光景匆匆。念云軒一夢,回首春空。彩鳳遠,玉簫寒,夜悄悄,恨無窮。嘆黃塵久埋玉,斷腸揮淚東風。
紅實綴青枝,爛漫照前塢。 不及杏每時,林間有仙虎。
蓼岸風多橘柚香。江邊一望楚天長。片帆煙際閃孤光。 目送征鴻飛杳杳,思隨流水去茫茫。蘭紅波碧憶瀟湘。
心惟結遐想,孤坐黯無言。 誤聽滴花露,疑歸清夜魂。 也知伊豈在,終是我難諼。 短袖殘燈下,渾教污淚痕。
一振聲華入紫薇,三開秦鏡照春闈。龍門舊列金章貴, 鶯谷新遷碧落飛。恩感風雷宜變化,詩裁錦繡借光輝。 誰知散質多榮忝,鴛鷺清塵接布衣。
夕陽門巷荒城曲,清間早鳴秋樹。薄翦綃衣,涼生鬢影,獨飲天邊風露。朝朝暮暮。奈一度凄吟,一番凄楚。尚有殘聲,驀然飛過別枝去。 齊宮往事謾省,行人猶與說,當時齊女。雨歇空山,月籠古柳,仿佛舊曾聽處。離情正苦。甚懶拂冰箋,倦拈琴譜。滿地霜紅,淺莎尋蛻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