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沈陽剩人和尚
布帽羊裘好自持,六朝如夢不堪悲。
關山尚有秦時月,煙水聊歌楚客詞。
莫厭天花隨玉麈,何妨霜鬢老燕支。
故園芳草今消歇,卻羨春風雪窖吹。
茫茫天地入邊州,九死孤僧淚未收。
寶掌依然隨竹杖,圖澄何必謝沙鷗。
雁歸遼海書難寄,月出天山望便愁。
斯道既今寥落甚,毳衣珍重紫臺秋。
布帽羊裘好自持,六朝如夢不堪悲。
關山尚有秦時月,煙水聊歌楚客詞。
莫厭天花隨玉麈,何妨霜鬢老燕支。
故園芳草今消歇,卻羨春風雪窖吹。
茫茫天地入邊州,九死孤僧淚未收。
寶掌依然隨竹杖,圖澄何必謝沙鷗。
雁歸遼海書難寄,月出天山望便愁。
斯道既今寥落甚,毳衣珍重紫臺秋。
你戴著布帽穿著羊裘能很好地自持風度,六朝繁華如夢,不必再為此悲嘆。關山上還有像秦朝時一樣的明月,在煙水間姑且吟唱楚客的詩句。不要厭煩天花隨著玉麈飄落,不妨讓霜雪般的鬢發在燕支老去。故鄉的芳草如今已經凋零,我卻羨慕春風能吹到那冰雪窖中。茫茫天地進入邊境州郡,你這九死一生的孤僧淚水還未收。寶掌和尚的風采依舊伴著竹杖,圖澄大師又何必羨慕沙鷗自由。大雁飛回遼海,書信難以寄達,月亮從天山升起,一望便生愁緒。如今正道如此冷落,你要珍重秋日在紫臺穿著毳衣的時光。
剩人和尚:指函可,是明清之際的一位僧人。
布帽羊裘:指平民的裝束。
六朝:指三國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皆建都于建康(今江蘇南京),歷史上合稱六朝。
楚客詞:指屈原等楚地詩人的辭賦。
天花隨玉麈:天花,佛教語,指佛說法時天雨各色香花;玉麈,魏晉清談者常執的一種拂塵。
燕支:山名,在今甘肅永昌縣西、山丹縣東南。
寶掌:指寶掌和尚,傳說他活了一千多歲。
圖澄:指佛圖澄,西晉末、后趙時高僧。
毳衣:用獸毛制成的衣服。
紫臺:指宮廷,這里代指沈陽。
明清易代之際,社會動蕩不安。剩人和尚(函可)因私撰《變記》記錄南明抗清事跡,被流放到沈陽。作者寫下此詩寄給剩人和尚,表達對他的關切和對時代變遷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剩人和尚的敬意與牽掛,同時感慨時代的滄桑巨變和正道的衰落。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意境深沉、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明清易代時期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追求。
日日春宮教諭回,青云翳鳳下瑤臺。文章有焰纏東壁,翰墨生輝貫上臺。
華表恩光同赫奕,高堂節義共昭回。故人驛騎親攜送,帶得天香輦下來。
東風裊裊入麾幢,詩客行春度石矼。齋舍日斜青佩散,酒杯春泛玉瓶雙。
沿江義旅齊名柝,傍竹人家有吠尨。醉里不知身是客,夢回明月滿西窗。
頻來因送客,攜酒訪仙靈。 歸去成何事,重來愧此亭。 天寬野水白,松潤石崖青。 倚杖思今古,寒鷗落遠汀。
水石一欄干,僧歸四山靜。 攜琴譜澗泉,月浸夜深冷。
十八羽林郎,戎衣事漢王。臂鷹金殿側,挾彈玉輿旁。 馳道春風起,陪游出建章。 侍獵長楊下,承恩更射飛。塵生馬影滅,箭落雁行稀。 薄暮歸隨仗,聯翩入瑣闈。 玉劍膝邊橫,金杯馬上傾。朝游茂陵道,暮宿鳳凰城。 豪吏多猜忌,無勞問姓名。
天凈河漢高,夜閑砧杵發。清秋忽如此,離恨應難歇。 風亂池上萍,露光竹間月。與君共游處,勿作他鄉別。
買得一航月,醉臥出長安。平堤千里過盡,楊柳綠陰間。依約曉鶯啼處,認得南徐風物,客夢恍驚殘。重到舊游所,如把畫圖看。 英雄事,千古意,一憑闌。惜今老矣,無復健筆寫江山。天上人間知己,賴有使星郎宿,照映比塵寰。準擬五湖去,為乞釣魚竿。
兔脫如飛神鶻見,珠沉無底老龍知。 少年莫漫輕吟味,五十方能讀杜詩。
人在鐘聲上,僧棲暮色邊。 松枝高士麈,貝葉梵王言。 木落如飛鳥,山平疑澹煙。 燈殘揮手去,曳杖聽流泉。
江平秋萬里,山靜月三更。 彷佛寒煙外,瓜州有雁聲。
水連天碧,更山光蘸綠,春醅初潑。不盡長淮平似掌,漠漠亂云堆雪。彩筆留詩,畫船載酒,曾醉沙頭月。勝游歷歷,輸他鷗鷺能說。猶念歌吹樓西,執紅牙度曲,那時留別。一片離愁天共遠,目送征鴻明滅。楊柳春初,梅花雪后,舊夢還消歇。多情如許,教人添幾華發。
笑此山人,拋卻白云,又來玉京。憶太華黃河,曾觀鉅麗,輕衫短帽,只恁飄零。鷗鷺洲邊,杉蘿溪上,盡可漁樵混姓名。瓶無粟,有西山芝熟,南澗芹生。底須役役勞形。但方寸寬閑百念輕。況末路逢人,眼應多白,東風吹我,鬢已難青。酒浪翻杯,劍霜閃袖,磊塊頻澆未肯平。何妨去,借相牛經讀,料理歸耕。
兩鬢點霜花,漢南柳、心事蹉跎。幼輿只合居巖谷,繩床近竹,柴門臨水,任我婆娑。詩老日相過。愛蒼苔、屐齒新蹉。生涯點檢無多子,東籬種菊,南山種豆,醉后高歌。
碧窗斜月藹深暉,愁聽寒螀淚濕衣。 夢里分明見關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秋天一夜靜無云,斷續鴻聲到曉聞。 欲寄征衣問消息,居延城外又移軍。
煙柳飛輕絮,風榆落小錢。 濛濛百花里,羅綺競秋千。 騁望登香閣,爭高下砌臺。 林間踏青去,席上意錢來。 行樂三春節,林花百和香。 當年重意氣,先占斗雞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