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少司馬李公初度之作
岳降逢辰甫及申,
誰家此日產麒麟。
折沖尊俎皆文雅,
賢譽輝光在縉紳。
好事每從初度見,
風花又領一番新。
祈天永命惟平格,
我欲相期幾百春。
岳降逢辰甫及申,
誰家此日產麒麟。
折沖尊俎皆文雅,
賢譽輝光在縉紳。
好事每從初度見,
風花又領一番新。
祈天永命惟平格,
我欲相期幾百春。
您的誕辰恰逢吉時,如同高山降神誕生賢才,今日誰家能誕下這般如麒麟的杰出人物?您在宴席間從容應對、文雅得體,賢能的聲譽在士大夫中閃耀。美好的品行常從生日之際顯現,風光景物又因您的生辰添了新意。祈求上天賜您長壽,唯有公正至善可達成,我期望與您相約百年。
次韻:和詩時依原詩的韻腳和順序創作。
少司馬:明代兵部侍郎的別稱,司馬為古代兵部官職。
初度:生日,出自《離騷》'皇覽揆余初度兮'。
岳降:典出《詩經·大雅·崧高》'維岳降神,生甫及申',指高山降神誕生賢才。
麒麟:傳說中的瑞獸,喻指杰出人才。
折沖尊俎:在宴席中制勝,指通過外交手段解決爭端,《晏子春秋》有載。
縉紳:古代官員插笏于衣帶,代指士大夫。
平格:公正至善,《尚書》'平格惟先'。
此詩為作者在少司馬李公生日時所作的和詩,屬于明代士大夫間常見的應酬文學。創作背景或為李公生辰之際,作者以詩相賀,既贊美其才德與政績,又表達祝壽之意,反映當時官員交游中以詩會友的文化傳統。
全詩圍繞李公生辰展開,前兩聯盛贊其賢能與聲譽,后兩聯由生辰引出生辰新意與長壽祈愿,主旨清晰。作為應酬詩,既符合禮儀規范,又以典雅語言展現文學功底,是明代官員交游文化的典型體現。
柳榭陰陰春半時,相邀閑暇賞芳菲。
家人共酌榴花酒,蠻妓爭歌金縷衣。
火焰高低紅躑躅,繡龍濃淡小薔薇。
此中莫惜長歡醉,自古人生七十稀。
當年吳會友名緇,盡是人天大導師。
拔俗高標元自悟,妙明真覺本何疑。
籃輿行處依然在,蓮社風流固已衰。
它日西湖吊陳跡,斷橋隄柳不勝悲。
金烏翩翩玉兔馳,流光上下矢發機。
人生于其間,都無百歲期。
樂府舊傳金縷衣,勸言須惜少年時。
我今為君一歌之,酒行到君君莫辭。
朱顏綠鬢不行樂,白頭面皺將何為。
晉時八達唐李白,以飲馳名君所知。
何須自苦憊,方得為英奇。
榮華有分難力取,可笑蘇秦空引錐。
柔桑滿野麥成川,晴色連陂雨在田。
顧影寂寥誰與語,據鞍閑暇不妨眠。
塵勞可厭非今日,老大無堪異昔年。
此去聊為上都客,行當貨馬覓歸船。
濟南風物稱閑官,兄弟偕游意益歡。
幽圃水聲從地涌,畫橋山色逼人寒。
別來夢想猶相接,他處塵埃不足觀。
寂寞東齋又經夏,落花新葉共誰看。
已填實局余五黑,天數相符豈人力。
雖于洪范少四疇,若比武成多二策。
我詩雜組今幾首,鼯鼠技窮那復有。
泰山風拔大夫松,彭澤霜隕先生柳。
邦人莫訝氣如虹,生長皇家富貴叢。
陶寫年華樽俎外,吟哦風物笑談中。
伶倫奏曲千般巧,錦彩纏頭一樣紅。
琴瑟獻酬還可樂,牽衣兒女復相同。
飛蝗乎,飛蝗乎,誰使汝為飛蝗,而如此之孽也。一氣所生乃自然,百蟲之中何為者。
若歲大旱汝則多,人雖畏之可奈何。來時漫不見首尾,往往蔽日連數里。
河南卻集河北岸,東村西村鬧如螘。捕逐百千才十一,入地如錐又生子。
山林所過為一空,萬口颯颯如雨風。稻粱黍稷復何有,田疇已盡腹未充。
農夫去歲望得雪,千耦輩作乘春發。耕耘喜及苗已長,與汝何冤乃遭嚙。
忍見深冬瘦如臘,征賦繁興蓄積缺。我有薄田在江州,五歲之中三不收。
流災得無及彼土,搏手安敢期高秋。陰陽調和非我事,凍餒逼迫同民憂。
有生所往隨有累,不及飲啄波中鷗。
憶初撫掌笑,嘗謂子猿猱。
斑然武而文,譏罵舌若刀。
髭黃喉骨結,內敏見秋毫。
論官則甚微,意氣一何高。
今思乃麟鳳,百十未易遭。
子行白日靜,回首常蕭騷。
聞子在定州,深山坐披毛。
何如東海上,萬疊觀波濤。
不見歲再晚,北風方怒嘷。
圍爐捧美酒,思子持蟹螯。
空城鳥欲棲,漸夕收炎暑。
槐葉綠生風,椿花落如雨。
出門何所適,有口不敢語。
披豁向青天,望銷云一縷。
筆刃詞鋒劍戟稠,千金明月暗相投。
君雞已勇夸長嘴,我豕徒勞詫白頭。
清似愁中聞玉笛,美如饑后嘬蘭羞。
伯牙未老鐘期在,再寫孤音漫繼酬。
涉春寒未衰,苦雨天欲破。
所向泥沒膝,閉戶祇悲臥。
云如傍檻飛,風若吹瓦墮。
群陰無際涯,翕翕相唱和。
草木出隨陽,生意固已挫。
蛟龍舞波豪,鳥雀噪枝惰。
陂池尚未完,時節不可過。
殘租待晴輸,新種須暖播。
霪霖何時已,天意亦誰奈。
窮巷爾何為,悲吟追楚些。
出門已晚鼓,訪客傍西城。
無事詩書局,相過僚友情。
風來稍塵暗,日落更寒生。
歸路逢燈火,喧喧馬屢驚。
何處登臨可極觀,危軒隠在碧云端。
千年古樹少春態,一片江天帶暮寒。
人似神仙君自好,心如鐵石我難干。
花紅柳綠休多語,且把詩書仔細看。
浮云無根蒂,合散不可拘。忽然隨高風,千里各須臾。
吾生共天壤,出處良亦如。憶昔淮水濱,與君傾蓋初。
翹翹兩弟昆,文彩照冰壺。門闌本世胄,折節勝寒儒。
扁舟倚高岸,為我飯伊蒲。清談落犀麈,鄙吝驚掃除。
一別今四載,相忘寄江湖。朅來過汝潁,吊舊投生芻。
夤緣訪山水,歲晚倦回車。蕭蕭古寺底,仿佛日已晡。
聞君戶外音,倒屣迎前趨。胡為乎來哉,吏牒頗馳驅。
高材困所役,何似林間樗。清寒凜敗屋,猛燄焚枯株。
胡床坐相對,氣貌溫以舒。明朝各異縣,那得同蘧廬。
無煩嘆離索,且盡一笑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