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五首 其三
瘦竹長松滴翠香
流風疏月度炎涼
不知誰住原西寺
每日鐘聲送夕陽
瘦竹長松滴翠香
流風疏月度炎涼
不知誰住原西寺
每日鐘聲送夕陽
清瘦的竹子與高大的松樹,葉片翠綠如滴著清香;流動的風與稀疏的月光,共同見證炎夏與涼秋的更迭。不知是哪位修行者居住在平原西邊的寺院里,每日都有鐘聲伴隨著夕陽緩緩落下。
瘦竹:清瘦的竹子,形容竹枝纖細挺拔。
長松:高大的松樹,松針細長茂密。
滴翠香:竹松枝葉翠綠欲滴,似有自然清香散發。
流風:流動的風,輕拂而過的風。
疏月:稀疏的月光,指月光不濃烈,柔和散布。
度炎涼:經歷炎夏與涼秋,代指季節變換。
原西寺:位于平原或高地西側的寺院,具體所指不詳,泛指山間或郊野寺院。
送夕陽:鐘聲與夕陽相伴,指夕陽在鐘聲中落下。
《偈五首》為禪門偈頌,此類作品多出自禪僧之手,通過日常景物傳遞禪理。此首或為作者于寺院中觀察自然與僧眾生活時所作,反映修行者對時序流轉、物我合一的感悟,創作背景與禪院清修環境密切相關。
詩以自然景物與寺院鐘聲為核心,描繪清幽禪境,語言平淡而意境深遠,體現禪詩‘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特點,通過日常片段傳遞對生命與自然的超然體悟。
金明馳道柳參天,投老重來聽管弦。飽食太官還惜日,夕陽臨水意茫然。
山轉黃云信腳行,西風吹袂五銖輕。勝游自喜多閒日,衰病還堪逐后生。白發我因何事笑,黃河人見幾回清。看君合伴廬岡睡,不獨能詩一技成。
燕語春泥墮錦筵,情愁無意整花鈿。寒閨欹枕不成夢,香炷金爐自裊煙。
牧牛去,千山復萬山。上山日出愁起晚,下山日入苦行難。手中鴝鵒牛伴侶,養來多日能人語。縱牛不牽繩自垂,聽他行食母苦之。欲歸尚憂牛不飽,更近前溪多水草。但愿年年牛盡肥,主翁足食身足衣。農家養牛國所賴,惡少城中殺牛賣。
身名俱未老,結屋在山隅。一酌泥家酒,五車竹簡書。避人遂如此,得月相友于。乃問行游子,何如掉臂娛。
春雪霏霏覆畫闌,美人幽況足相安。文章堪與春爭麗,氣韻原同雪并寒。太液池邊浮瑞靄,峨眉山半落清湍。馮君收入空齋里,愧我留題得句難。
誰寫南唐金錯刀,秋風葉葉動林皋。湘靈昨夜云中過,吹落丹山白鳳毛。
圣主德寬大,小臣言激昂。虜情殊未測,淮甸可無防。直氣思開日,寒威誤隕霜。芳姿等蘭蕙,摧折更芬香。肝腦不自愛,精忠為上殫。危言犯顏易,直道立身難。去國名逾重,還家跡始安。相將吾亦去,林下掛衣冠。
一水橫分醉眼流,兩峰遙蹙黛眉愁。醉眠千日中山酒,不羨三刀夢益州。
大江西下號繁雄,宣察遙煩繡斧公。斥壤須憐新喋血,遠人應識舊乘驄。一時風節埋輪上,千里江山攬轡中。珍重咨詢臣子事,愿將民隱達宸聰。
翕合燈唇送扇時,夜分心素許相期。從今薄倖難為信,自古佳人不愛詩。桃未嫁,杏先知。幾回欲語卻遲遲。而今須賴東風力,說道回天也是癡。曾信無緣枉作期,夜深相對淚雙垂。已修一世難償債,再造他生未了癡。君未晚,我先遲。明珠藏到必還時。也知是夢終須破,苦恨春蠶不斷絲。
客中孤枕夜無安,每憶鄉關入夢難。遍地萑苻悲世亂,漫空風雨苦春寒。似聞滄海重樓現,應有魚龍側目看。一晌縈愁兼臥病,不知花事已將闌。
奉使親藩屬俊才,寧親此日遂歸來。天涯游子十年別,堂上慈顏一笑開。北闕風云新節鉞,西湖煙雨舊樓臺。癡兒相見應相問,好帶平安兩字來。
故國青山一眺中,峽溪獨此最高峰。百來畝地多桑柘,十數人家依竹松。春水池塘看浴鷺,夕陽籬落聽衙蜂。日間無事鉤簾坐,吟對梅花了一冬。
買絲何處繡平原,一展清觴意亦存。白雁影斜驚逆旅,紫萸香冷怨王孫。石渠簡要聲逾藉,楓陛論思地更尊。堪笑十年燕市筑,弊裘還掃舍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