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坐圖二首
過庭詩禮憶當年,斗室居諸別有天。盡許馀閒耽靜坐,吾家風味在青氈。
壯歷名場作牛馬,老逢世變厭風塵。青燈白首蕭寥甚,笑我依然獨坐身。
過庭詩禮憶當年,斗室居諸別有天。盡許馀閒耽靜坐,吾家風味在青氈。
壯歷名場作牛馬,老逢世變厭風塵。青燈白首蕭寥甚,笑我依然獨坐身。
第一首:回憶當年在庭院中接受詩禮教誨的時光,斗室中歲月流轉別有一番天地。盡情享受閑暇時光沉溺于靜坐,我家的清寒風味就像那舊青氈。第二首:壯年在名利場中如牛馬般辛勞,年老遭遇世事變遷厭倦風塵。青燈相伴白發蒼蒼,境況蕭索冷清,自嘲依然是獨坐的身影。
過庭詩禮:典出《論語·季氏》,指父親對子女的教誨。
居諸:語本《詩經·邶風·柏舟》“日居月諸”,代指時間流逝。
青氈:典出《晉書·王獻之傳》,指清寒的家境或傳統家風。
名場:指追逐名利的場所。
青燈:指光線青熒的油燈,常喻孤寂的生活。
蕭寥:冷落、寂靜。
推測為作者晚年所作。此時歷經世事變遷,從壯年在名利場的辛勞,到老年厭倦風塵,轉而安于靜坐獨處,通過“獨坐”這一場景,反映其對人生的總結與心境的沉淀。
兩首詩以“獨坐”為核心,分別從回憶舊教、安享清趣與感慨生平、自嘲現狀兩方面展開,既體現對傳統家風的堅守,也流露出對世變的超脫,是晚年心境的真實寫照。
寒欄獨倚語同誰,老兔新狐作久違。鳥未棲勻枝上下,風才欲作葉東西。模糊大石盤獅睡,暗淡荒燈曳雨垂。何處陶家種蒿客,此時想正酒難歸。
周郎赤壁走曹公,萬里江流斗兩雄。蘇子賦成奇偉甚,長教人想謫仙風。
涿州亭下柳依依,誰折長條送客歸。曉月未消燕戍酒,春云初拂漢臺衣。玉堂社燕宜先入,沙磧晴鴻己半飛。回首青山欲千里,行人猶自馬騑騑。
風解池冰蟬翅薄。庭樹枝枯籠翠萼。背寒迎暖起猶慵,閑卷珠簾憑畫閣。晴景融融煙漠漠。天際行人乖信約。病容先怯見春來,長到恁時添瘦削。
煙水芳菲際,依依不暫拋。日移花互隱,波動影頻交。笑覷雙魚泳,愁防獨燕捎。為言休隕落,翡翠欲來巢。
死別千年無見期,平生幽恨獨君知。蕭蕭松柏悲風起,猶記蘿山慟哭時。
陋巷還車馬,高齋漫簡編。塵埃銷短日,雨雪入殘年。攬照空雙鬢,探囊有一錢。西風灑修竹,吾意已蕭然。
苦海無邊,浮生有限。回頭便是來時岸。我生偏向海西頭,茫茫彼岸何時見。雨橫風狂,冬來春換。蜃樓幾度終成幻。筋疲力盡任升沈,白鷗飛向天之畔。
秋風畫角起邊城,云路功名嘆未成。山鳥飛來青嶂遠,沙鷗泛處綠波平。松庭皓月分清影,野寺疏鐘度晚聲。千里客懷今夜夢,鄉園歸去定分明。
魯連解世紛,談笑卻秦軍。功成蹈東海,千載揚清芬。皎皎天上雪,可以比高潔。英英谷中蘭,可以喻清節。開元供奉李謫仙,神交倜儻知仲連。一歌清風灑蘭雪,讀之使我神飄然。鳳凰山前隱居者,水石軒窗亦瀟灑。何時酌我葡萄醅,大笑長歌呼白也。
可是詩邊欠老干,蘚床相對話燈殘。秋城一夜江湖晚,風雨重陽菊自寒。黃花白發兩關情,并入齋房長短更。久客自知秋意思,底須蛩雨做寒聲。
直把唐封作枕頭,三千老氣足橫秋。閑中看盡兒孫戲,朝廢朝興一笑休。留得榮枯各半邊,披寒依舊氣凌天。一身見證三千載,只是如今已不言。
村北村南行坐臥,慣收空翠一詩瓢。垂虹晚日明遙岫,香雨雜花過小橋。溪漲生魚雷殷殷,林風呼鳥葉刁刁。禳田愿作豚蹄祝,豐歉關心到里謠。
誰識當年老令威,去家千載尚知歸。交游散盡鄰人少,只有諸峰繞四圍。
城闕非長往,山林是夙期。時開問字酒,不賦解嘲詩。綠樹停觴久,紅闌點筆遲。奚童斟酌慣,深淺自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