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日次韻昌甫別后所寄 其一
九十里山寬兩程,
白云隨步不辜行。
石嵌塘水觀魚躍,
土曠田塍放鶴鳴。
兄弟留連因共集,
兒孫問勞笑相迎。
歸家轉覺深居簡,
強把柴門更拄撐。
九十里山寬兩程,
白云隨步不辜行。
石嵌塘水觀魚躍,
土曠田塍放鶴鳴。
兄弟留連因共集,
兒孫問勞笑相迎。
歸家轉覺深居簡,
強把柴門更拄撐。
九十里的山路寬約兩程,白云跟隨腳步沒有辜負這趟行程。石頭嵌入塘水觀看魚兒跳躍,土地空曠田埂上有鶴鳴。兄弟留戀是因共同相聚,兒孫問候辛勞笑著相迎。回家后反覺深居簡出,勉強支撐柴門維持生活。
次韻:和詩時按原詩韻腳及順序相和;昌甫:指趙蕃(字昌父,或作昌甫),南宋詩人,與韓淲交好;
程:古代里程單位,一程約三十里;
辜:辜負;
嵌(qiàn):嵌入;
田塍(chéng):田埂;
留連:留戀,舍不得分離;
問勞:問候辛勞;
深居簡:深居簡出,指少與人往來;
拄撐:支撐,維持。
此詩為韓淲晚年與好友趙蕃(字昌甫)唱和之作。二人同屬南宋“江湖派”詩人,多寫田園生活。詩中“歸家”“深居簡”等語,反映韓淲晚年退居鄉里的生活狀態,當是收到昌甫別后所寄詩后,次韻回贈以表思念與生活感悟。
全詩以平實語言描繪旅途、相聚、歸家場景,融合自然之趣與親情之樂,展現南宋田園詩“平淡而山高水深”的特點,表達詩人對簡單生活的滿足與對友情、親情的珍視,是韓淲“澗泉體”清新自然風格的典型體現。
往昔幼小時,吾愛炙糕擔。夕陽下長街,門外聞呼喚。竹籠架熬盤,瓦缽熾白炭。上炙黃米糕,一錢買一片。麻糍值四文,豆沙裹作餡。年糕如水晶,上有桂花糝。品物雖不多,大抵甜且暖。兒童圍作圈,探囊竟買啖。亦有貧家兒,銜指倚門看。所缺一文錢,無奈英雄漢。
白頭書生黑頭翁,長安時花幽澗松。遠飛近啄雖異志,天命厚薄無雌雄。鉤深采博燥喉吻,守此一畝蓬蒿宮。杜門不出交二仲,木陰澗曲遙相通。紫囊貝葉資藝苑,款關一見踰三冬。亭亭漫吏多所歷,乾死書螢心似漆。王門賓閣不留行,赭顏趼足搜泉石。茅檐正欲結云根,竹葉榴花薦馀瀝。當從元亮賦言歸,木茹麻衣永投筆。
宋朝名碩彥,卜筑紺園幽。濤灑琴書潤,珠擎棟宇浮。下帷修素業,通籍贊皇猷。不作南人黨,長懸社稷憂。封章歸白簡,高隱戀菟裘。風采千人失,遺祠萬古留。波光搖寶樹,云影拂滄洲。地擬壺中勝,帆從鏡里游。儀型空歲月,蕉荔自春秋。縱有懷湘賦,巫陽不可求。
白鷗江畔金魚浦,草閣柴扉是我家。昨夜玉堂清夢到,還臨流水看梅花。
結束蕭仙,嘯梁鬼、依還未滅。荒城外、無聊閑看,野煙一抹。梅子未黃愁夜雨,榴花不見簪秋雪。又重羅、紅字寫香詞,年時節。簾底事,憑燕說。合歡縷,雙條脫。自香消紅臂,舊情都別。湘水離魂菰葉怨,揚州無夢銅華闕。倩臥簫、吹裂晚天云,看新月。
黃河春凍解,太華曉云晴。匹馬蒲關渡,中流津吏迎。
捧酒篷窗月倍輝,夜深水竹風微微。野禽背霜忽振羽,山果落泉時濺卮。箬笠多情能戀我,釣絲遣興不須歸。醉來穩作蘆花夢,兩兩眠鷗未肯飛。
日出三竿瘴霧消,嵐光掩映桂香飄。山中自有巢由輩,心隱清高不棄瓢。
憶昔暗塵辭旅舍,三更羸馬踏冰川。豈知食藿言仍鄙,猶幸垂楊臂可全。萬事升沉千慮外,幾人離別廿年前。風波乍息漁歌起,誰向滄浪共扣舷?
小史如初日,得婦類行云。琴聲妾曾聽,桃子婿經分。蛾眉參意畫,繡被共籠薰。偏增使君妒,無趣遣相聞。
平生寵未歇,茲夕來何遲。寂寂云光落,姍姍仙步疑。授環徒有眷,傍輦更無期。何異姑繇水,凄然望樂池。
禪關半掩遠囂塵,獨坐繩床笑此身。習定不聞招隱客,草玄偏憶問奇人。愁看貝葉青山老,厭見蓮花白發新。安得汝南懷叔度,汪洋千頃日相親。
今夕高宴會,登歌含慘吁。借問何為爾,送子以離居。離居多苦辛,歌淺思有馀。憶昔童冠時,朝暮兩相于。胡為向康莊,改轍行自驅。比鄰固匪遙,疏者曰以疏。但令心期邇,蹤跡豈必俱。再拜與子別,四望野踟躕。
野人不入俗,裋褐分田舍。由來黃犢車,不受塵中駕。空床蟋蟀邊,陰牖蒲萄下。適然契幽懷,推枕起中夜。粲粲東籬花,如為時節好。冥冥花上蝶,婉孌死亦抱。神仙那可求,姑欲學不老。去去人世間,高步擷瑤草。
沛然布雨成霖,十年破壁驚雷電。興酣云水,清吟幾度,聲聞澤畔。秦帝攀名,葉公留癖,付之輕粲。更流風所被,翩翩九子,羨皆是,清華選。過眼滄桑如幻。甚而今,沙平潮淺。都將昔日,文章收拾,暫眠香案。世外云情,天邊海色,夢中何限。記浮塵擾擾,頷珠偶露,惹騷人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