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同官張法曹
熬波同看楚天秋,
多少艱難說未休。
今日共依湖柳住,
夢中猶怕踏邊頭。
熬波同看楚天秋,
多少艱難說未休。
今日共依湖柳住,
夢中猶怕踏邊頭。
曾一同在楚地的秋景中熬波勞作,多少艱難往事至今說也說不完。如今我們共同在湖邊柳下安住,可夢到深處仍害怕再踏上那遙遠的邊地。
熬波:古代指煮海水制鹽的勞作,此處代指共同經歷的艱苦工作。
楚天:楚地的天空,泛指南方地區(因春秋戰國時楚地疆域廣闊)。
邊頭:邊疆,邊遠之地,指兩人過去可能經歷過的危險或動蕩區域。
推測此詩為詩人與舊同僚張法曹在共同經歷南方艱苦勞作(如熬波制鹽)后,一同移居湖邊安定生活時所作。詩中'邊頭'或指兩人曾涉足的邊疆或動蕩區域,創作時雖生活安穩,但過往艱辛仍記憶猶新。
全詩通過今昔對比,以簡練筆觸刻畫了底層官吏(法曹)的生存狀態:既有共同經歷艱難的深厚情誼,又有對動蕩過往的深刻記憶。語言樸素卻情感厚重,展現了平凡生活中的歷史余溫。
小市環農畆,長橋接佛宮。
扁舟帆影日,幽鳥柳陰風。
沙觜淺深水,樹梢紅白茸。
乍聞秋糴賤,吾亦慶年豐。
格清詞苦與誰論,攜繞錢塘給事墳。
所得豈容人繼和,朗吟應被鶴聽聞。
月輪冷照千巖雪,霞片輕裝萬疊云。
投向吾廬卜知己,擬將詩草為師焚。
楊柳依依半掩扉,新晴疏影弄斜睴。
好花覔句忍輕負,幽鳥勸沽良重違。
閑愛青苔緣砌上,靜看蝴蝶撲窗飛。
雨多不覺蕪菁過,又喜盤中筍蕨肥。
新羅渤海,南岳天臺。
纖塵不礙,豈涉去來。
回頭斂念,解脫門開。
反憶善財尋勝友,百城游徧不知回。
反復新詩對月華,視模猶及正而葩。
坐馳芍藥心先醉,身老江湖眼欲花。
夜半已酬連理約,風前還見一枝斜。
灘頭更下雙???,并與妖紅作意夸。
胸次富盤錯,筆端妙蒼翠。
霜枝豈人為,煙葉有生意。
與可骨已朽,此法誰復嗣。
偉哉尋丈姿,綽有萬尺勢。
達岸三時頃,瞻山四頂賖。
喬林知馬尾,亂石見麞牙。
水腳浮青靛,湖唇滉白沙。
漁人收輳網,歸去日西斜。
書堂形勝好,山轉與江拋。
泉古應黃蘗,亭新換白茅。
雨余蒼蘚合,春晚綠陰交。
欲問香巖旨,風林竹自敲。
長堤十里荷花雨,隠約塵頭南去路。
故人戀戀不能忘,又遣長須寄新語。
錦嚢玉軸纒朱絲,開緘怳覺云煙飛。
青山未許松柏老,綠野會致牛羊肥。
嗟予衰滯煩訾相,十年相對江湖上。
苦吟猛省爆鴨腳,劇論旋驚爛熊掌。
分攜令我重回首,日月漂流易成久。
因風頻寄數行書,毋蹈從前作詩痩。
比鄰先生倦不出,德齒俱尊時第一。
何妨杖屨日過逢,白酒黃雞醉秋色。
雪壓千山浄,云披萬里晴。
木冰爭霽色,簷雨碎寒聲。
靜映吟窗冷,輕浮茗椀清。
最宜今夜月,來借短檠明。
臘近梅爭白,冬溫柳漸黃。
強吟詩思澁,幽步野情長。
別去嗟何闊,歸來肯遽忘。
開緘得佳句,和氣溢寒鄊。
何處催耕早,宣城刺史先。
旗麾明曉市,耒耜徧晴川。
道路歡聲接,樽罍麗景鮮。
似聞攜百榼,分餉及高年。
風閣開還閉,龕燈暗復明。
竹間聽露滴,庭際看云行。
皎月千門靜,微風一座清。
只今廷諍者,誰復繼元成。
七行才業在,寧久困無津。
秋到搏風翼,春回縱壑鱗。
褒山方競秀,棗嶺益爭新。
珍重二三子,詩騷追古人。
勲業休煩付考功,此生終待老山中。
宦情薄似賢人酒,詩思清于少女風。
秋雨養肥桑耳白,溪流濯出柳須紅。
不堪世路頻磽確,四十蕭然禿鬢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