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趙黃門奉使祭告遼楚二府得便歸省
赤社諸藩親帝裔,
黃門兼使舊名流。
明禋冊祝龍飛載,
至德馨香花萼樓。
裾曳楚云湘水闊,
賦成梁雪郢煙收。
過庭不著萊衣舞,
晝錦稱觴未白頭。
赤社諸藩親帝裔,
黃門兼使舊名流。
明禋冊祝龍飛載,
至德馨香花萼樓。
裾曳楚云湘水闊,
賦成梁雪郢煙收。
過庭不著萊衣舞,
晝錦稱觴未白頭。
赤土封社的藩王都是皇帝的近親后裔,黃門侍郎趙公身兼使者實乃舊日名流。潔敬的祭祀與祝冊記載著帝王盛世,至德的芬芳如花香飄滿花萼高樓。衣裾飄曳于楚云間,湘水遼闊無邊;賦成如梁園雪色,郢地煙靄盡收。歸家省親不必著彩衣起舞娛親,衣錦還鄉舉杯祝酒,正當盛年未白頭。
赤社:古代帝王分封諸侯時,取赤土為社,后代指分封的藩國。
黃門:漢有黃門侍郎,此處借指趙公的官職。
明禋(yīn):潔敬的祭祀。
花萼樓:唐玄宗為與兄弟共居而建,此處代指皇家親情。
裾曳:衣裾飄曳,形容行于楚地。
梁雪:用梁孝王兔園賦雪典故,喻文才。
過庭:《論語》中孔子與兒子孔鯉“過庭”對話,代指歸家省親。
萊衣:老萊子七十著彩衣娛親,此處指不必刻意盡孝(因年未老)。
晝錦:衣錦還鄉,典出項羽“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
此詩為送別趙黃門(某黃門侍郎)奉命出使遼、楚二藩府祭告,并順路歸省之作。背景或為明代,藩王制度下,朝廷遣近臣祭告藩府是重要禮儀,趙公身兼使命與歸省之喜,作者借此詩表達禮贊與祝愿。
全詩緊扣“奉使祭告”與“歸省”雙線,前半贊其使命之重(帝裔藩國、明禋至德),后半詠其歸省之榮(湘水梁雪、晝錦稱觴),既顯趙公身份尊貴、才德兼備,亦傳遞深厚的送別情誼,是明代送別詩中融合公務與親情的典型之作。
拋擲泥中一聽沈,
不能三嘆引愁深。
莫言客子無愁易,
須識愁多暗損心。
漢陽無遠寺,見說過汾城。
云雨經春客,江山幾日程。
終隨鷗鳥去,只在海潮生。
前路逢漁父,多愁問姓名。
塵路誰知蹋雪蹤,到來空認出云峰。
天晴遠見月中樹,
新愁舊恨多難說,半在眉間半在胸。
今年無異去年寒,
何事朝來獨忍難。
應是漸為貧客久,
錦衣著盡布衣單。
碧竿微露月玲瓏,謝豹傷心獨叫風。高處已應聞滴血,山榴一夜幾枝紅。
蜀客春城聞蜀鳥,思歸聲引未歸心。卻知夜夜愁相似,爾正啼時我正吟。
勿言春盡春還至,少壯看花復幾回。
今日已從愁里去,明年更莫共愁來。
峴亭留恨為傷杯,
未得醒醒看便回。
卻想醉游如夢見,
直疑元本不曾來。
閑思往事在湖亭,
亭上秋燈照月明。
宿客盡眠眠不得,
半窗殘月帶潮聲。
萬事誰能問,一名猶未知。
貧當多累日,閑過少年時。
燈下和愁睡,花前帶酒悲。
無謀常委命,轉覺命堪疑。
欲出鄉關行步遲,
此生無復卻回時。
千冤萬恨何人見,
唯有空山鳥獸知。
北闕云間見碧天,
南宮月似舊時圓。
喜看列宿今朝正,
休嘆參差十四年。
大渡河邊蠻亦愁,
漢人將渡盡回頭。
此中剩寄思鄉淚,
南去應無水北流。
亞尹故居經幾主,
只因君住有詩情。
夜吟鄰叟聞惆悵,
七八年來無此聲。
世家曾覽楚英雄,
國破城荒萬事空。
唯有郵亭階下柳,
春來猶似細腰宮。
五柳先生本在山,
偶然為客落人間。
秋來見月多歸思,
自起開籠放白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