闈中值生日與同事諸公小酌
此日開樽向棘堂,
行看四十逼年光。
燃藜祇自憐雙鬢,
相馬能無愧九方。
總為風云酬圣主,
欣逢環佩集仙郎。
禁闈不鎖陽春色,
已見繁鶯勸舉觴。
此日開樽向棘堂,
行看四十逼年光。
燃藜祇自憐雙鬢,
相馬能無愧九方。
總為風云酬圣主,
欣逢環佩集仙郎。
禁闈不鎖陽春色,
已見繁鶯勸舉觴。
今日在棘堂擺開酒杯,眼看四十歲的年紀正逼近。手持藜燈只自憐雙鬢已斑,相馬之術怎能不慚對九方皋。總想憑借風云際會酬報圣主,欣喜能與同僚如仙郎般相聚。宮廷官署鎖不住春日的生機,已見群鶯歡鳴勸人舉杯暢飲。
棘堂:代指科舉考試或官署場所,因古代考場周圍植棘防弊,故稱。
燃藜:用劉向校書典故,《三輔黃圖》載劉向夜讀,有老人持燃藜杖照明,此處指深夜勤讀或自憐歲月。
九方:指九方皋,古代善相馬之人,此處借指識人之才。
環佩:官員服飾,代指同僚。
禁闈:宮廷中的官署。
陽春色:春日的和暖景象。
繁鶯:眾多黃鶯,象征生機與歡悅。
此詩當創作于作者在宮廷官署(禁闈)任職期間,四十歲生日時與同僚小聚之際。詩中‘棘堂’‘禁闈’點明場合為科舉或機要官署,反映作者身處公務環境,借生日小酌抒發個人與職場交織的復雜心境。
全詩圍繞生日小酌展開,既感慨歲月流逝,又表達忠君之志,更顯同僚情誼,融合個人與公務情懷。用典自然,對仗工整,語言凝練,是一首兼具情感深度與藝術技巧的官場抒懷之作。
千聞巧演眉猶蹙,一見輕拈笑不休。笑里藏鋒誰辨的,剎竿倒卻有來由。
嗟余是客仍為客,嘆爾真山似假山。當日訪圭能玉沒,端由生不近長安。
舍鞅陟層巘,老步獨多嘆。笑談谷傳響,松聲遞蕭散。欲尋草堂池,土室無僧贊。
晼晚年垂盡,陰沈氣始凝。云霄方一色,霰雪忽相仍。何處茲辰好,吾州自古稱。稽山呈刻畫,鑒水弄鮮澄。佛土橫銀界,天文露玉繩。緶珠壓簾翠,礱璧累臺層。昆露朝垂木,郇鹽夕滿塍。濃梅明庾嶺,亂蝶鬧青陵。舞緩來還轉,驚多下忽騰。藏崖未見睍,著霤即垂冰。密處情何極,狂時力不勝。奪鮮迷野鶴,污白絕藩蠅。孫幌方開卷,焦廬正曲肱。悲鳴跧老驥,怒擊下豪鷹。顧我雖遲暮,當歡亦彊能。醉懷思日富,病眼喜晨興。賀帳催休吏,賓筵幸得朋。周詩誦昌滿,鄴酌對劉應。賞為良辰樂,高宜善賦登。鹴裘欣未至,青簡使先蒸。富歲還相慶,陽春各自矜。?顏均玉氣,泚墨出圭棱。句待呼胡續,舟期訪戴乘。長謠辱君贈,珍感服吾膺。
離合悲歡多少事。獨坐秋窗,殘燭銷成淚。黃葉滿階啼絡緯。幾枝菊影供憔悴。四十余年如夢里。萬緒千端,展轉思量起。欲遣閒愁除是醉。不然長夜如何睡。
雕闌十二回環碧。春波穩戲雙鸂鶒。幾樹小紅梅。繁花開滿枝。菖蒲才展綠。楊柳凋零速。莫道不消魂。西風秋氣昏。
神光的的見聱訛,面壁喃喃語更多。不是梁王先勘破,脫身歸去奈渠何。
陰磴頑雪積,老崖白云深。捫蘿陟鳥道,揚塵落喬林。下方有粟場,俯見歸飛禽。
天孫洗黛作靈泉,山腹空明一鏡圓。不用奔流出山去,人間濁浪正浮天。
求友愿同聲。鳴禽花外聽。笑參商、偏似晨星。欲往城南泥滑滑,風雨阻,有時晴。太白去千齡。高歌我亦能。約他年、重紀游程。萬里西江輕掛席,楓葉落,縠紋平。
斷臂求師,平田失腳。三拜依位,誠人得謔。稽首高深,少峰伊洛。
寶琴彈冷纖纖玉。惺惺自惜春蛾綠。惆悵到如今。凄涼遲暮心。薰籠閑倚久。無奈梅花瘦。隔歲任芳春。個中非舊人。
興元雙干名千里,字水孤根壓九垓。豈但為君丈人行,諦觀直恐是云來。
東門何煌煌,驪駒絡金羈。朱顏照秋鞠,炯炯青云姿。往登蕓香閣,編書給隃麋。予方滯江漢,發軔將安之。
織女盈盈機上素。漫邀君一顧。裁成團扇合歡時,看玉潔、人爭慕。早秋恩盡藏深處。任啼珠浥露。卻憐秋去亦悤悤,更不用、班姬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