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八十五首 其三十五
游魚澗底沉浮,
幽鳥林間上下。
那堪東園刈麥,
西疇插秧新田。
小姑摘葉飼蠶,
公子揚鞭走馬。
游魚澗底沉浮,
幽鳥林間上下。
那堪東園刈麥,
西疇插秧新田。
小姑摘葉飼蠶,
公子揚鞭走馬。
游魚在山澗底部或沉或浮,幽鳥在樹林間忽上忽下。更有東園收割小麥的忙碌,西邊田地在新整的田里插秧。小少女采摘桑葉喂養蠶兒,貴家公子揚鞭驅馬疾馳。
澗底:山澗底部。
幽鳥:棲息于幽靜林間的鳥。
刈(yì)麥:收割麥子,刈意為割。
西疇(chóu):西邊的田地,疇指已耕作的田地。
飼蠶:喂養蠶。
揚鞭走馬:揮動馬鞭驅馬奔跑。
《偈頌》多為禪宗高僧闡釋佛理的韻文,此首當創作于禪宗興盛的宋代。詩人通過日常所見的自然與生活片段,引導觀者破除對“高低”“勞逸”的執著,領悟“萬法平等”的禪意。
詩以六組場景鋪陳,涵蓋自然與人事,展現生活的豐富性。看似隨意羅列,實則暗含“平常心是道”的禪宗理念,是禪門“即事而真”的典型之作,語言質樸,畫面生動,易于體悟。
白玉一杯酒,綠楊三月時。春風馀幾日,兩鬢各成絲。秉燭唯須飲,投竿也未遲。如逢渭川獵,猶可帝王師。
床頭酒熟氣烝噴,嘉飯何妨置瓦盆。醉飽不知身世事,思量難報后皇恩。垂髫牧子行牽父,戴白山翁坐擁孫。卻笑東征西討客,龍堆萬里欲飛魂。
東風蹴起軟紅塵,多少看花得意人。試問青青楊柳樹,者番旖旎為誰春。
海宇升平賣劍時,漫勞筋力事東災。林陰沙際多春草,不羨文身太廟犧。
十戰秋風落拓身,青杉襟上淚痕新。到今報國攄忠憤,還是當年下第人。漢幟高張萬眾歡,傷心獨自淚汍瀾。可憐十載寒窗士,乞丐投河一例看。忍死須臾大節更,君家承旨尚偷生。流傳書畫人爭寶,試比君名孰重輕。三賢廟里舊論文,壇坫塵封冷夕曛。留作君家乾凈土,他年香火與平分。
團團明鏡合歡床,自到秋來每倦妝。落木寒砧動消息,敝裘故劍替思量。悶尋行跡苔花綠,又過歸期塞草黃。終是音書傳不到,玉階露下怯空房。
別后常相思。頓書千丈闕。題碑無罷時。
當代明經第一人,強年高步上星辰。錦袍玉帶兼三秩,白石清泉度七旬。謝卻鈞衡娛暮景,歸來桑梓樂長春。茲辰茲會遙相憶,南望南天祝頌頻。
六載皇都唱祖機,兩曾金殿奉天威。青山隱去欣何得,滿篋惟將御頌歸。
使君駐節錢塘口,曾見江潮突兀來。雪影障天千仞白,雷聲喧海兩山開。孤舟簸蕩行難穩,往事銷沉去莫回。南渡君王吟賞處,峰頭空指舊樓臺。
去年恰好雙星節。鵲橋未渡人離別。不恨障云生。恨他真個行。天涯消息近。不見乘鸞影。樓外鷓鴣聲。幾回和夢驚。
荒村日日不逢人,上砦依人愁遠身。猺獠潛通南嶺路,官軍誤信北風塵。糇糧給餉山車困,牛酒祈安野廟神。敢恨兵戈殘赤子,極知帷幄有忠臣。
汝種多香與子孫,勝于全買荔枝園。紫囊一樹人爭食,明歲招予作白猿。
仿佛風光似灞橋,行人到此幾魂消。高車駟馬重過日,好認臨風碧玉條。
密云能雨自西方,不假巫■解息殃。地產固應滋物產,天涼那更挾心涼。未憂懸釜供蘇爨,何事量沙作糗糧。臨得顏公乞米帖,從今歲歲只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