覽舊游
高樹春風花正開,
芒鞋曾記屢徘徊。
如今花落年光莫,
寒色斜陽又獨來。
高樹春風花正開,
芒鞋曾記屢徘徊。
如今花落年光莫,
寒色斜陽又獨來。
高大的樹木在春風中鮮花正盛,記得當年穿著草鞋曾多次在此徘徊。如今鮮花凋零歲月將盡,帶著寒意的斜陽下我又獨自前來。
芒鞋:用芒草編成的草鞋,多為平民或漫游者所穿,此處指代過去的漫游行跡。
屢徘徊:多次來回走動,表現對舊游之地的留戀。
年光莫:莫同“暮”,指歲月將盡,時光流逝。
寒色:帶有寒意的景象,烘托蕭瑟氛圍。
斜陽:傍晚的太陽,常象征時光的流逝。
推測為作者重游舊地時所作。詩中“年光莫”“寒色斜陽”暗示或為歲暮時節,作者觸景生情,回憶昔年穿著芒鞋在此徘徊的場景,與當下獨游的孤寂形成對比,抒發時光流逝之嘆。具體創作時間、地點無明確記載,當與個人經歷中的舊游記憶相關。
此詩通過今昔場景的對比,以“花開”到“花落”、“屢徘徊”到“又獨來”的變化,勾勒舊游之地的物是人非,主旨在于抒發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與對過往的懷念。語言簡潔,意象鮮明,對比手法突出,情感真摯動人。
昔過東陽縣,知君近始來。留詩徒屬和,無計復邀回。賴有梁園客,同傾杜酒杯。死生星散后,感舊復憐才。
向來一別十番秋,消息中間風馬牛。只道故人霄漢去,不應林壑小淹留。
吾家積德是镃基,致有如今汝合知。人誤聽從他自誤,莫將我是學人非。
河漢懸清光,三五正參差。西北起浮云,霏霏風入帷。白發一何早,隱約當待誰??飒氾嬅谰?,登臺臨華池。趙女蕩奇舞,秦箏繁且悲。憂來亦有方,安得常相隨。
金荊為枕紫荊床,已共秋塵委曲房。燈下有情歸絡緯,機中無夢到鴛鴦。明星爛爛愁天老,爝火離離嘆夜長。一樹桐花零落盡,可憐梧子自經霜。
淺睡如浮鳧,半沒半露水。兀兀心難安,出入夢境里。狂雷突飛來,瀉雨若天墜。蕩簸吾窗梁,蹶然身已起。啟門無天地,恍如居水底。鄰兒等游魚,沖波一瞬逝。歸室尋古書,坐我竹椅子。身心與書意,兩兩游千里。忽忽一舉頭,雨止已久矣。
人影荒橋下,蟲聲滿月中。連翩雙大袖,聊得飐溪風。
兩日東風著意顛,南湖風浪不行船。飛沙走石成何事,吹得楊花也上天。
濟世儒先道不貧,白袍古制搭烏巾。塵埃陌上無閑地,信是山林好著身。只說歸期為底忙,春風九奏奉花王。芳菲莫管前驅盡,末后殷勤最久長。
寂寂孤村獨掩扉,滿階荒草客來稀。秋霜未降蓮房老,社日初臨燕子歸。半壁燈光才照字,一窗涼思又添衣。故人千里無書到,多少長天旅雁飛。
十尺蒲帆一葦航,莫愁湖上暫停裝。風煙幻盡秋無恙,金粉淘馀劫正長。幾輩英雄徒割據,千秋事業付滄桑。我來剛值瀟瀟雨,咫尺天花縹緲香。
孟通朔方彥,領薦過升州。花發瓊林苑,題詩向上頭。
病起錢唐上,支離獨擁衾。燈花懸客夢,砧韻動鄉心。力疾坐長夜,放懷成短吟。故園歸未得,回首白云岑。今日忽已過,明朝還又來??蛻验L作惡,笑口為誰開。兩月書無到,三更夢獨回。天寒不歸去,茅屋長蒼苔。
送行何太頻,日日見行人。又復風霜節,相違旅病身。浮名非甚急,遠意獨難信。念子關勞苦,題詩莫待春。
數載不相見,一見驚復喜。翻思兩地情,音問隔千里。宿雨暗洲渚,飛鴻度江水。孤棹即飄然,離愁又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