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燈
柚燈多出女兒家,持作中秋不夜花。盡去紅瓤馀紫玉,深含朱火似丹砂。枝枝巧制鸞龍樣,顆顆光爭日月華。七夕素馨穿百子,琉璃點處更如霞。
羊城燈好最堪誇,柚子雕成分外華。珠向中秋爭吐月,火同元夕競生花。佳人香染團團露,稚子光分點點霞。歲歲霜林親買取,酸甜不獨為冰牙。
柚燈多出女兒家,持作中秋不夜花。盡去紅瓤馀紫玉,深含朱火似丹砂。枝枝巧制鸞龍樣,顆顆光爭日月華。七夕素馨穿百子,琉璃點處更如霞。
羊城燈好最堪誇,柚子雕成分外華。珠向中秋爭吐月,火同元夕競生花。佳人香染團團露,稚子光分點點霞。歲歲霜林親買取,酸甜不獨為冰牙。
柚燈大多出自女子家中,在中秋夜作為長明的燈花。剝去紅色的柚瓤只剩紫潤的外皮,內里點上紅燭像丹砂般明亮。每枝都精巧地制成鸞鳳龍形,每顆燈盞的光芒可與日月爭輝。七夕用素馨花穿成百子燈,琉璃燈點亮時更如云霞璀璨。羊城的燈最值得夸贊,柚子雕刻的燈格外華美。珍珠在中秋夜仿佛爭著吐出明月,燈火如同元宵節般競放光彩。佳人的香氣沾染了團團露氣,孩童分享著點點霞光。年年都親自去霜林中購買柚子,不僅為了品嘗酸甜的果肉。
不夜花:徹夜明亮的燈花,指柚燈。
紫玉:形容柚子皮紫潤的色澤。
朱火:紅色的火光,指燈芯燃燒的火焰。
鸞龍樣:雕刻成鸞鳳、龍形的裝飾圖案。
素馨:一種白色芳香的花卉,常作裝飾用。
琉璃:此處形容燈盞通透明亮的光澤。
冰牙:指清爽可口的食物,此處指柚子果肉。
此詩應創作于清代或民國時期的廣州(羊城),當時中秋有制作柚燈的民俗,多由女子手工雕刻柚子皮制成燈盞,內點蠟燭,既是節日裝飾,也承載著祈福寓意。詩中通過描繪這一習俗,反映了嶺南地區獨特的中秋文化。
全詩以“柚燈”為核心,從制作工藝、裝飾形態、節日場景等角度展開,既展現了民間手工藝的精巧,也勾勒出中秋夜熱鬧溫馨的民俗畫卷,是研究嶺南傳統節日文化的生動文學素材。
趙神德,天上既無云,閃電何以無準則?——梁寶
向者入門來,案后惟見一挺墨。——趙神德
官里料朱砂,半眼供一國。——梁寶
磨公小拇指,涂得太社北。——趙神德
竹,
風吹青肅肅。
凌冬葉不凋,經春子不熟。
虛心未得待國士,皮上何須生節目。
天門街上倒天樞,
火急先須卸火珠。
計合一條麻線挽,
何勞兩縣索人夫。
長弓短度箭,蜀馬臨階騙。
去賊七百里,隈墻獨自戰。
忽然逢著賊,騎豬向南r2。
道善何曾善,言興且不興。
如來燒赤盡,惟有一群僧。
榆兒復榆婦,造屋兼造車。
十七八九夜,還書復借書。
臺閣神仙地,衣冠君子鄉。
昨朝猶對坐,今日忽云亡。
魂隨司命鬼,魄逐見閻王。
此時罷歡笑,無復向朝堂。
武陵敬愛客,終宴不知疲。
遣共渾王飲,錯宴延陀兒。
始被鴻臚識,終蒙御史知。
精神既如此,長嘆復何為。
櫻桃子,
半赤半已黃。
一半與懷王,
一半與周至。
崔生犯夜行,武候正嚴更。
幞頭拳下落,高髻掌中擎。
杖跡胸前出,繩文腕后生。
愁人不惜夜,隨意曉參橫。
不能專習禮,虛心強覓階。
一年辭爵弁,半歲履麻鞋。
瓦惡頻蒙cv,墻虛屢被叉。
映樹便側睡,過匱即放乖。
歲暮良工畢,言是越朋儕。
今日綸言降,方知愚計?。
刺鼻何曾嚏,
蹋面不知嗔。
高生兩個齒,
自謂得勝人。
龍褒有何罪,天恩放嶺南。
敕知無罪過,追來與將軍。
嚴霜白浩浩,
明月赤團團。
陸余慶,筆頭無力觜頭硬。
一朝受辭訟,十日判不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