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陳怡萱女史《秋柳》原韻六首(1) 其二
弱質亭亭怯曉霜,
那堪飄泊在寒塘。
曾教眉黛窺雙鏡,
剩得云羅貯一箱。
三月煙花成幻影,
六朝金粉悵君王。
道旁欲問前情緒,
遙指斜陽十里坊。
弱質亭亭怯曉霜,
那堪飄泊在寒塘。
曾教眉黛窺雙鏡,
剩得云羅貯一箱。
三月煙花成幻影,
六朝金粉悵君王。
道旁欲問前情緒,
遙指斜陽十里坊。
柔弱的柳枝亭亭玉立,懼怕清晨的寒霜,哪能承受在寒冷池塘邊漂泊的命運。曾如女子用眉黛對鏡梳妝般(柳葉)映水,如今只剩如薄紗般的柳葉堆積一箱。三月的煙花美景已成幻影,六朝的繁華讓君王也悵然。想在路邊詢問從前的情緒,只能遙指夕陽下的十里街坊。
弱質:指秋柳柔弱的質地。
亭亭:形容柳枝高聳直立的樣子。
眉黛:古代女子畫眉用的青黑色顏料,此處比喻柳葉細長如眉。
云羅:輕薄如云霧的絲織品,此處形容柳葉輕柔的形態。
六朝金粉:六朝(吳、東晉、宋、齊、梁、陳)時金陵的繁華景象,金粉代指女子妝飾,引申為奢靡的生活。
斜陽十里坊:夕陽映照下的十里街巷,烘托蕭瑟氛圍。
此詩為和韻之作,作者回應陳怡萱《秋柳》原韻而作。創作于秋日,或借秋柳的漂泊、繁華的消歇,暗合詩人對時光流逝、世事變遷的感懷,亦可能受六朝古都歷史氛圍的影響。
全詩以秋柳為核心意象,由柳枝的柔弱漂泊,延伸至對三月煙花、六朝金粉等過往繁華的追憶,最終以斜陽下的街坊收束,含蓄表達對歲月更迭、盛景難再的感慨,語言凝練,意境深遠。
肉黃皮皺發毛枯,一病支離困壯夫。痛要小奴搥臂膝,冷尋破帽聚頭顱。鄰翁教誦禳災咒,道士來書禁瘧符。車轍馬蹄勞客問,藥囊糜椀乏吾須。
晚晴鴝鵒自相語,春冷海棠猶未花。把酒排愁先畏病,擁衾作夢欲還家。
日輪隱隱落西山,尚有殘陽木杪間。暮暮朝朝成底事,可憐飛鳥自知還。
北方苦春旱,入夏雨亦微。俄然見檐溜,及午正霏霏。散步荒園中,不覺沾我衣。草木總欣悅,膏沭滋容輝。昨者宿齋戒,遍走神祠祈。禮官朝入奏,獨與皇心違。謂此在朕躬,聿當斡玄機。宸衷之所至,端能動天威。今年定有望,吾民應免饑。
嘗聽亙古歌,忘卻吾心改。結作颯然風,歸于千百載。
天柱峰頭雪,蓮花嶺畔云。朗吟惟李白,獨往更黃君?;榧藿駪叄夹行曳?。共躋恒岱遍,歸著五游文。
老樹亞晴空,疏花帶寒野。風流不自惜,澹泊從人寫。歲晏孰能娛,空山少來者。孤花何婉娩,玉立含幽素。短短時出橋,疏疏或臨路。生疑檐下月,半照墻西樹。
花落花開隔水津,棧梯茆屋總堪鄰。扁舟若不尋歸路,便是武陵深處人。
遙隨大阮來京邸,家學淵源細討論。逝水東流驚歲月,白云南望憶椿萱。關河明日成千里,風雨何時共一尊。相約曲江春到后,杏花深處候來轅。
朱三本是碭山民,從巢為盜始抽身。賊名甫脫忠名賜,已襲沙陀復破秦。蔡州克后兵逾盛,河中請幸國初淪。巧樓慟哭移車駕,執板為歌出相臣。奪天子賊長安入,此人非復向來倫。九曲九王歸一水,流清流濁總河漘。椒殿惡名豈奴負,濟陰寶冊任兄嗔。可憐號哮孫供奉,羞殺當年舞蹈循。三百唐家雖滅社,太原馀孽已窺闉。經營那得藏兇地,腹背終須露逆釿。郢王授首歸廷諤,末帝銜刀俟甫麟。削封毀廟猶輕典,老賊何當作庶人。
訃聞君欲死,驚定淚沾衣。梁獄書徒上,秦臺鏡亦非。恨深淮草綠,魂遠越山微。從此無期會,閑宵夢爾歸。
將心萬頃陂,清濁同其流。所恨生理迫,形骸難自由。星辰感徂節,零露滴心頭。一滴一回創,月高百蟲秋。浮世無歸根,泛者不系舟。
天兵南出武陽東,暫解征鞍憩梵宮。玉像巍巍紅葉捧,金容奕奕碧紗籠。三秦繁盛如席卷,兩晉風流掃地空。惟有真如元不壞,青山依舊白云中。
吳興袁居士,弱冠為吏師。鹿鹿三十年,起身遭亂離。是時邊兵驕,殺人如刈蓍。召吏掾幕府,狼狽不得辭。軍門日斬斫,劍戟風差差。雖有幕中賓,俛首莫敢窺。掾曹職雖賤,不畏虎豹姿。論囚不當律,不肯書獄辭。長興本屬土,咫尺為邊陲。居人私往來,互市各相資。邊吏要功賞,誘敢遭拘累。詔言犯我□,群然送圜扉。將云罪當斬,掾云罪當棰。師律公所守,吏議我所持。此本無辜人,未嘗戰交綏。死者不可生,安得恣芟夷。不然請殺掾,不能相詭隨。鉗紙不令署,抗言動旌旗。將威亦少解,往往免為尸。從容抱案下,一軍為之危。事過不言功,但言職當為。直聲撼大府,加官升左司。歸來田野間,婆娑鬢如絲。亂世身獨全,家有兩孝兒。當時共事人,竄死吁可悲。天道當與善,此語不吾欺。歲久恐埋沒,高義無人知。我欲為紀述,傳信不傳疑。請君細記憶,追錄休闕遺。所活幾何人,主名復為誰。新春幸緘來,此事匪我私。雖微良史才,要為來者規。
天雞夜半鳴,火輪出扶桑。遲遲麗曲阿,萬國皆明昌。圣人法天運,峻德四表光。赫然萬物睹,化曜舒以長。出作而入息,泰運成虞唐。何知負暄者,亦欲獻吾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