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夢二首 其一
夢中說夢緣何事,
上洞風光更作佳。
柱石分明堪四極,
不須鰲足鍊神媧。
夢中說夢緣何事,
上洞風光更作佳。
柱石分明堪四極,
不須鰲足鍊神媧。
在夢中講述夢境究竟是為何事?上洞的風光卻更顯美好。那分明的柱石足以支撐天地四極,無需像女媧那樣煉石補天、用巨鰲之足支撐。
夢中說夢:佛教用語,比喻虛幻無憑,此處指夢境中的奇幻情景。
上洞:可能指傳說中仙人居住的洞府。
柱石:支撐的石柱,象征穩固的力量。
四極:古代神話中支撐天地的四根柱子,代指天地的邊際。
鰲足:傳說中巨鰲的腳,《列子·湯問》載女媧斷鰲足以立四極。
鍊神媧:指女媧煉石補天的神話,見《淮南子·覽冥訓》。
此詩具體創作背景不詳,推測為詩人在夢中有所感,借夢境與神話意象表達對自然力量或內在穩固性的思考。
詩以‘夢中說夢’起興,通過描繪上洞風光與柱石撐天的奇幻景象,借女媧神話反其意而用之,強調內在力量的穩固,語言簡潔而富有神話色彩,展現詩人對自然與力量的獨特感悟。
是真是假,誰相描畫。似我似誰,莫入思惟。地方成矩,天圓自規。三界更無些法剩,一身還與十方宜。眉目炯炯,須發蒼蒼。疏林沾野雪,古澗湛秋光。錦縫誰分梭路細,針關初透線芒長。鶴夢未曉,鳥行無章。平買平賣兮,還他當行。
養病愿歸閑,居榮在知足。棲遲茂陵下,優游滄海曲。古人情可見,今人遵路躅。荒居接野窮,心物俱非俗。桂樹芳叢生,山幽竟何欲。
樵子向予說,有僧巢翠微。巖扉云共宿,錫杖鶴同飛。日暮松明火,天寒槲葉衣。棄官從此逝,非子尚誰歸。崄絕無微徑,淙潺有細流。寒巖依作屋,墮毳拾為裘。木客求相識,毛人約共游。百年如一瞬,塵世幾公侯。
遠近秾花散異香。輕風送過小池塘。幾絲還染客衣裳。紫燕雙翻飄暗語,金釭五色壓浮光。晚寒都集曲欄旁。
半百經綸未奏功,年年從事狡兒童。歸來且喜書囊在,豹略龍韜盡夢中。
夜飯未得熟,風濤不可罾。柴門桑竹雨,妻子候寒燈。
巨石含光景,東蹲直海門。仙人何日下,晞發候晨暾。
喬木超然兀老蒼,一坡盤礴轉崇岡。山翁偶坐談何事,應賞江風一味涼。
五月天山雪水來,城門橋下響如雷。南衢北巷零星甚,卻倩河流界畫開。
妾心驚早寒,不后郎身衣。郎心如妾心,買藥寄當歸。
戲龍頓斷天門鎖,來蟄公家片段箱。恐有墮髯收不盡,覓來驚起雁鳧行。
月明夜永烏西飛,瀼瀼白露沾烏衣。無樹可匝將疇依,東有挾彈烏安歸。
別緒鄉心浩莫分,潞河風雨帝城云。能容放廢惟良友,未忘京華為圣君。衰鬢數莖還去國,秋風一葉又離群。《渭城》歌罷休垂淚,逐客年來實絕聞。
天教少昊管金行,發越清商妙莫名。萬宇虛涼機自動,千林搖落氣難平。怒為伍子潮江吼,細入歐公夜壁鳴。最是幽窗多感處,數聲唳月雁南征。
山銜斜日澹馀暉,匹馬迢遙歷翠微。雨過不知三伏在,風來那得一塵飛。舂殘水碓香粳熟,灌足溪田老芋肥。物色滿前吟未己,又逢橫笛牧童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