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秋日 其四
秋高太白氣凄清,
聞道黎毗未解兵。
野草蕭條蒼屹嶺,
羽書合沓粵王城。
比閭久困征輸急,
橫海猶聞鼓角鳴。
安得務農息戰斗,
歡從里社樂春耕。
秋高太白氣凄清,
聞道黎毗未解兵。
野草蕭條蒼屹嶺,
羽書合沓粵王城。
比閭久困征輸急,
橫海猶聞鼓角鳴。
安得務農息戰斗,
歡從里社樂春耕。
秋高氣爽,太白星的氣象凄冷清寒,聽說黎人還未停止戰爭。蒼屹嶺上野草蕭條,緊急軍書不斷傳往粵王城。鄉里百姓長期被繁重的賦稅困擾,海邊還能聽到戰鼓號角聲。如何才能讓百姓從事農耕、停止戰爭,大家在鄉里社廟歡歡喜喜地進行春耕。
太白:星名,即金星,古代星象學中認為主兵戈之事。
黎毗:指黎族,古代對南方少數民族的泛稱。
羽書:插鳥羽的緊急軍事文書,以示加急。
合沓:連續不斷、重疊之意。
比閭:古代居民組織單位(五家為比,二十五家為閭),此處代指鄉里百姓。
橫海:指沿海地區。
里社:鄉里的土地廟,代指鄉村社區。
此詩當作于某甲寅年(如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秋日。當時南方可能有戰事(如三藩之亂或地方部族沖突),詩人目睹戰爭導致百姓賦稅繁重、生活困苦,故寫下此詩,反映戰亂下的民生困境與對和平的期待。
全詩緊扣“秋日”與“未解兵”的背景,通過星象、戰地、軍書、賦稅、鼓角等細節,展現戰爭對社會的破壞;結尾以“務農息戰”的愿望收束,體現詩人關注民生、渴望和平的民本思想,是一首現實性與抒情性兼具的詩作。
春云樹欲迷,春流浩無極。之子遠行邁,感慨欣且惻。惻念懷先臣,勞勛著絕域。忠魂滯黔天,公論痛久抑。欣逢圣主興,朝端光霽辟。天高而聽卑,應為鑒忠赤。仰天試號呼,鵑血化成碧。
柔櫓雙隨下水船,亂帆輕舵遞相先。無端系著山村岸,高枕蘆芽對雨眠。
將圓已放圓時彩,更不待團圞。芳華豆蔻,娉婷恰似,好好當年。秋光幾易,貞元人老,殿闕依然。及時須賞,陰晴難定,欲買無錢。
霜鶴銜冰且忍饑,窮沙休憶稻梁肥。低棋動欲求先著,鈍鳥焉能不早飛。身分無多難了事,酸迂那得濟時機。長安未有膠粘卻,日日開門放客歸。
幕府初開鏡里蓮,秦青新曲乍教傳。知音不返周郎顧,含態偏承主帥憐。
娉婷初出苧蘿春,一笑當年國自傾。絲網珠璣迷去路,鴟夷風月倍多情。遙山尚擁云鬟翠,流水空聞玉佩聲。千古人傳浣紗地,王軒何事得逢迎。
山色才分霽后天,郭西幽勝楚南禪。吏情只謾尋方外,俠骨無勞認劫前。鳥際直浮衡岳樹,林端恰下灌江船。繁花休訝妨僧徑,我本無心彼亦然。
圍爐嘗雪筍,燃炭熾山櫻。春釀甘醇酒,園蔬嗜菜羹。敲金音瑣碎,戛玉響琮琤。詩品如人品,寒梅一樣清。
湘山韞奇秀,浩然歌遠游。晞發思春陽,眾芳薆曾丘。星車夙言駕,六轡一何柔。密云翳扶木,蜚雨灑道周。亮無精誠格,皇穹浩悠悠。弭節升公堂,綺筵羅玉羞。晤言獲飽德,良友副所求。彈冠謝薦達,緩帶成淹留。黃鵠拚拚飛,所覽在九州。而我方永懷,山川空阻修。自非采蘭杜,何由結綢繆。愿回燭龍照,庶以寫我憂。
海陬別日枉新詩,妙畫清才舉世知。鳥在榆枋吾自笑,鳳翔霄漢見何期。巫賢益大先臣業,吉甫曾將六月師。嶺外小民懷世澤,幾時膏雨更南垂。
十載慶生辰,華堂對水濱。高低千頃樹,新舊幾多人。火燄丹能熟,情深道更貧。此翁有高致,偏不逐囂塵。
王壽山頭石徑斜,不知何處有仙家。煙霞踏遍芒鞋破,一路春鳩啼落花。
拔地擎天霜葉青,偏教嫵媚眼中生。只因曾識放翁面,金鐸鳴如軍樂聲。
一發連千丈,紅云出素波。秋風吹欲老,無奈落花何。
我手佛手,十八十九。云散月明,癡人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