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踏枝?蝶戀花
斜日平山寒已薄。雪過松梢,猶有殘英落。
晚色際天天似幕。一尊先與東風約。
邀得紅梅同宴樂。酒面融春,春滿纖纖萼。
客意為伊渾忘卻。歸船且傍花陰泊。
斜日平山寒已薄。雪過松梢,猶有殘英落。
晚色際天天似幕。一尊先與東風約。
邀得紅梅同宴樂。酒面融春,春滿纖纖萼。
客意為伊渾忘卻。歸船且傍花陰泊。
西斜的太陽照在平山上,寒意已漸漸淡薄。雪過后,松枝上還有殘雪飄落。傍晚天色漸暗,天邊像拉上了帷幕。我先舉起一杯酒與春風相約。邀請紅梅一同宴飲取樂。酒意讓臉上有了春意,春意也布滿了紅梅纖細的花萼。客人因為這紅梅完全忘卻了其他事。歸船暫且停靠在花陰之下。
平山:可能指有平緩山頂的山。
殘英:這里指殘雪。
際天:與天相接。
尊:同“樽”,酒杯。
伊:指紅梅。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詞的內容推測,可能創作于冬季。詞人在冬日傍晚看到雪后景色和紅梅綻放,觸景生情,寫下此詞以表達自己閑適愉悅的心境。
這首詞主旨是借景抒情,表達對紅梅的喜愛和閑適之情。其特點是景中含情,意境優美。在文學史上雖不是特別著名,但展現了詞人細膩的情感和出色的寫景抒情能力。
搴藤編箬葉,迎刃解霜筠。新制平頭笠,能遮撲面塵。影邊無別物,世外有閒身。多謝乘車者,何勞揖故人。
曾從天際望蒼梧,西向潯州莫問途。獄訟豈應輕郡國,經綸未必負江湖。文書散后詩還有,車服臨時牒并無。指日聽宣風憲召,郁林船石又東吳。
歡聲如鳳來銜詔,喜氣如雞去揭竿。
看盡人間古與今,蒼顏一任蘚苔侵。豈惟有面如人面,更喜無心似獸心。
麥飯熟,麥飯熟。剝喙不到門,褦襶不出屋,私債已完官租足。常掉臂,常鼓腹。快活三,麥飯熟。
噴玉驚我夢,玉聲何珊珊。忽如仙佩過,遺響落人間。
山非山,水非水。適意青,隨心翠。袈裟磨破一千年,不借沾塵三萬里。
讓伐理難全,求仁豈怨天。乾坤吾道獨,宇宙此山傳。不肯食周粟,猶應飲舜泉。冥鴻饑欲死,落日唳昏煙。
士女春游早,梅花折滿船。飛來玄墓雪,香散太湖天。漁父歌明月,夷光出紫煙。鴛鴦誰似汝,長在浣紗邊。
木蘭江上動深秋,千里誰憐汗漫游。家共白云天外遠,身同明月海邊留。秦人望逐桃花水,楚客悲生杜若洲。來本無機歸亦得,不知何處是菟裘。
歸去思陶令,安時似子輿。近知園可灌,唯恐菊相疏。酒幸濃如珀,詩令價重渠。看花隨早晚,何必更因徐。
孤村籬落接溪煙,行后相逢動隔年。垂老漸知為客苦,窮途閱盡覺君賢。乾坤有限唯看劍,今古無憑莫問天。呼酒典裘休惜醉,十年同病轉相憐。
胸中一壑本超然,投跡塵埃只可憐。斗粟累人腰自折,不緣身在督郵前。來解征衣日未斜,小軒泉竹兩清華。道人法力真無礙,解遣龍孫吐浪花。
阿儂住在太湖邊,出沒煙波二十年。不愿郎身做官去,愿郎撒網妾搖船。
人似明珠馬似盤,超騰隱現不離鞍。各彎鐙底羅鞋窄,都在空中妝翠寒。合掌幾回投地去,同心雙蝶隔花攢。莫嫌歲歲頻來往,家住金陵自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