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別安鴻漸給舍四首 其一
西馳萬里道,
送子不及遠。
萬里非所嗟,
覲子恐歲晚。
青青蠶叢山,
歷歷太行坂。
素冠集流塵,
客子中夜飯。
驅(qū)車當周行,
相顧各繾綣。
西馳萬里道,
送子不及遠。
萬里非所嗟,
覲子恐歲晚。
青青蠶叢山,
歷歷太行坂。
素冠集流塵,
客子中夜飯。
驅(qū)車當周行,
相顧各繾綣。
你將向西奔馳在萬里長道,我送你卻無法走得太遠。萬里路程并非我所嘆息,只怕與你相見要等到歲暮之年。那青翠的蠶叢山,那清晰可見的太行山坡。你的素冠已落滿旅途塵沙,遠行的人在半夜里用餐。駕著車行駛在大路之上,彼此相望,心中無限眷戀。
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指安鴻漸。
嗟:嘆息。
覲(jìn):相見。
蠶叢山:代指蜀地的高山,蠶叢為古蜀王名,此處借指蜀地山高路險。
太行坂(bǎn):太行山的山坡,坂指山坡。
素冠:白色的帽子,此處指友人的冠飾,代指友人。
周行(háng):大路,大道。
繾綣(qiǎn quǎn):形容感情深厚,難舍難分。
此詩為作者送別友人安鴻漸西去時所作,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與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推測為二人交往期間,安鴻漸因事遠行,作者于送別時寫下此詩,表達不舍與牽掛。
全詩以送別為主題,通過描繪友人西去的遙遠路途、途中艱辛及送別時的眷戀場景,展現(xiàn)了深厚的友情。詩中意象具體,情感真摯,語言質(zhì)樸,是一首典型的唐代送別佳作。
高會罷飛觴。方錦再移珍席。雷鼎乍烹甘液,試問侯蒼璧。翠虬寶釧捧殷勤,明滅粲金碧。賓主放懷談笑,滿華堂春色。
霜月穿簾乍白,蘋風(fēng)入坐偏涼。麾燈促席詫時光。桃花歌扇小,楊柳舞衫長。 別乘平分風(fēng)月,詞人剩引觥觴。莫將幽恨攪剛腸。盡添金掌露,頻注玉猊香。
曉光催角。聽宿鳥未驚,鄰雞先覺,迤邐煙村,馬嘶人起,殘月尚穿林薄。淚痕帶霜微凝,酒力沖寒猶弱。嘆倦客,悄不禁重染,風(fēng)塵京洛。 追念人別后,心事萬重,難覓孤鴻托。翠幌嬌深,曲屏香暖,爭念歲華飄泊。怨月恨花煩惱,不是不曾經(jīng)著。者情味、望一成消減,新來還惡。
人生囂塵中,幾若駒過隙。 安得坐此山,枕流復(fù)漱石。
楊柳千條綠,桃花萬樹紅。 船行明鏡里,人醉畫圖中。
零陵古郡枕湘川,太守南歸得意年。 茶味欲過衡岳寺,橘香先上洞庭船。 錦衣照耀維桑地,石燕翻飛欲雨天。 若到浯溪須艤棹,次山遺頌想依然。
聽說娑婆無量苦。風(fēng)前陡覺雙眉豎。貪欲如狼嗔猛虎。魔軍主。張弓架箭癡男女。日月往來寒又暑。乾坤開合晴還雨。白骨茫茫銷作土。嗟今古。何人踏著無生路。
縞素臨江誓滅胡,雄師十萬氣吞吳。 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池塘四五尺深水,籬落兩三般樣花。 過客不須頻問姓,讀書聲里是吾家。 官事歸來衣雪埋,兒童燈火小茅齋。 人家不必論貧富,惟有讀書聲最佳。
斷虹遠飲橫江水,萬山紫翠斜陽里。 系馬短亭西,丹楓明酒旗。 浮生??吐?,事逐孤鴻去。 又是月黃昏,寒燈人閉門。
吳姬壓酒浮紅蟻。少年未飲心先醉。駐馬綠陽陰。酒樓三月春。相看成一笑。遺恨知多少。回首欲魂銷。長橋連斷橋。
柳浪搖晴沼,荷風(fēng)度晚檐。碧天如水印新蟾。一罅清光斜露、玉纖纖。 寶鏡微開匣,金鉤半押簾。西樓今夜有人忺。應(yīng)傍妝臺低照、畫眉尖。
經(jīng)年不見書來,后期杳杳從誰問。柳英蠟小,柳枝金嫩,艷陽春近。羅幕風(fēng)柔,泛紅泛綠,連朝花信。念平生多少,情條恨葉,鎮(zhèn)長使、芳心困。 可是風(fēng)流薄命。鏡臺前、蓬松蟬鬢。茜桃凝粉,薰蘭漲膩,翠愁紅損。從使歸來,燈前月下,恐難相認。卷重簾憔悴,殘妝淚洗,把羅襟揾。
潮平風(fēng)穩(wěn),行色催津鼓?;厥淄爻?,但滿眼、紅云紫霧。分香解佩,空記小樓東,銀燭暗,繡簾垂,昵昵憑肩語。關(guān)山千里,垂柳河橋路。燕子又歸來,但惹得、滿身花雨。彩箋不寄,蘭夢更無憑,燈影下,月明中,魂斷金釵股。
經(jīng)年不見書來,後期杳杳從誰問。柳英蠟小,柳枝金嫩,艷陽春近。羅幕風(fēng)柔,泛紅浮綠,連朝花信。念平生多少,情條恨葉,鎮(zhèn)長使、芳心困??墒秋L(fēng)流薄命。鏡臺前、松松蟬鬢。茜桃凝粉,薰蘭漲膩,翠愁紅損??v使歸來,燈前月下,恐難相認。卷重簾憔悴,殘妝淚洗,把羅襟搵。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