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十六首 其十一
豎不窮三際,橫不亙十方。
大不偪塞虛空,細不入于芥子。
三世諸佛,如覺如夢。
諸大祖師,若存若亡。
與么境界,從上諸圣。尚迷昧如斯,方今學人,且作么生湊泊。
但得雪消去,自然春到來。
豎不窮三際,橫不亙十方。
大不偪塞虛空,細不入于芥子。
三世諸佛,如覺如夢。
諸大祖師,若存若亡。
與么境界,從上諸圣。尚迷昧如斯,方今學人,且作么生湊泊。
但得雪消去,自然春到來。
縱向不局限于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橫向不貫穿十方世界。大的不堵塞虛空,細的不進入微小的芥子。三世諸佛的存在如同覺醒又似夢境,歷代祖師似存在又似消亡。這樣的境界,歷代圣賢尚且如此迷惑,如今的學佛者該如何趨近?只要冰雪消融,春天自然會到來。
三際:佛教術語,指過去、現在、未來三世。
十方:佛教指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上、下十個方向。
偪塞(bī sè):堵塞。
芥子:芥菜的種子,佛教常用以比喻極微小之物。
湊泊:佛教術語,指趨近、契合、領悟。
此偈為禪宗偈頌,當為宋代禪師開示弟子所作。禪宗主張'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此類偈頌常用于破除學人對概念、形式的執著,引導其直契本心。創作時或為禪師針對弟子拘泥名相的困惑,以自然之理啟發悟境。
全偈通過否定性表述破除對時空、大小、圣凡的分別執著,以'雪消春至'比喻自然開悟,主旨是強調放下刻意追求、順應本然的禪宗核心思想,語言質樸而哲理深刻,是禪宗機鋒的典型體現。
梧竹交加映晚晴,清風蘭砌有馀馨。重來賓館酣春酒,高詠南山萬古情。
真個奇男子。恁青年、一身是膽,首先從事。振筆倡言拍滿族,羅列八旗丑史。更痛告、淫威專制。章氏株連緣作序,著書人、坐罪尋歐例。三字獄,折磨死。揚州十日遭屠記。更難堪、屠疁三次,全城緊閉。足引漢民心憤激,革命昌言起義。造中國、共和時世。烈士身家拚一擲,吊英靈、遺墓華涇里。哀宿草,凄何底。
半載繁臺,憶殺別來秋水。今朝重見,喜碧猶如此。無數笭箵,零亂煙橋夜市。估船夾岸,鄉愁千里。聞道君家,在街頭、黃葉里。情親小話,喚篙師暫艤。崢泓淡沲,隱隱江樓笛起。關山一望,何其明綺。
持蟹重傾酒一杯,晚鐘寒色共徘徊。近年得此于人少,公不招呼我亦來。
深閣簾垂繡。記家人、軟語燈邊,笑渦紅透。萬疊城頭哀怨角,吹落霜花滿袖。影廝伴、東奔西走。望斷鄉關知何處,羨寒鴉、到著黃昏后。一點點,歸楊柳。相看只有山如舊。嘆浮云、本是無心,也成蒼狗。明日枯荷包冷飯,又過前頭小阜。趁未發、且嘗村酒。醉探枵囊毛錐在,問鄰翁、要寫牛經否。翁不應,但搖手。
兩股花多上粉須,趁衙去計未全疏。蜜脾一點香先透,萬斛醍醐總不如。
閬風元不隔扃扉,桑柘松筠匼匝圍。溪貫一原藏曲折,山羅萬象欲騰飛。仙壇起霧成丹灶,玉女披霞作綵衣。寂寂幔亭天籟息,笙簫疑向夜深歸。
慨自一生,夙乏惠識。托崇淵人,庶藉冥力。思轉毫功,在深不測。至哉之念,主心西極。
閉門不作登高計,獨臥滄江寂寞濱。原草晚明初見燒,野萸秋老漸多辛。一家懸系天南北,八口蕭條鬼故新。剩有昔年衢祭淚,白云黃葉每愁人。
四始昭垂棠棣詩,九江屹立義門碑。請君更學張公藝,忍字常為一字師。友悌人知天亦知,風雷會變籜龍兒。從今直節亭前后,枝茂宗生竹也慈。
青藜吹太乙,天祿有藏書。秘欲探鴻寶,訛難辨魯魚。文章慚鹵莽,歲月感居諸。相過同心友,高言間起予。
背人憔悴轉回廊,試折花枝比淡妝。不忍問春深幾許,芭蕉新綠過東墻。
草把裙兒腰比,花與臉兒潮似。恰聽枝頭鶯語滑,眉逗一絲新喜。聞說酒旗歌板地,多少嬉游子。憶在洛橋晴市,又向洧川煙涘。一斛柳綿飄不定,撲著車如流水。無數秋千墻角里,天半紅繩起。
三巴未改漢時名,歇馬誰深吊古情。杜宇漫啼三月魄,女墻孤起萬家城。星回井鬼分區曠,江漲岷涪拍岸平。父老只今尚傳說,岐陽軍令最嚴明。
屈指興亡,恨南北,皇圖銷歇!更幾個,孤忠大義,冰清玉烈?趙信城邊羌笛雨,李陵臺畔胡笳月;慘模糊,吹出玉關情,聲凄切。漢苑露,梁園雪;雙龍游,一鴻滅。剩逋臣怒擊,唾壺皆缺。豪氣欲吞白鳳髓,高懷肯飲黃羊血!試排云,待把捧日心,訴金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