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風四首 其四
唐侯兩骕骦,夙昔困多難。
蔡國雙狐白,豈知反為患。
世衰道為遹,服美自取間。
敝缊可終身,鴻飛諒何篡。
唐侯兩骕骦,夙昔困多難。
蔡國雙狐白,豈知反為患。
世衰道為遹,服美自取間。
敝缊可終身,鴻飛諒何篡。
唐侯有兩匹骕骦寶馬,從前卻因它們困于多難;蔡國有兩件狐白裘衣,哪知反而招致禍患。世道衰微道義阻塞,華服美飾反招嫌隙;粗布破衣可伴終身,如鴻高飛誰能相殘?
骕骦(sù shuāng):駿馬名,傳說為周穆王八駿之一,代指珍貴名馬。
夙昔:從前,往昔。
狐白:用狐腋下白毛制成的皮衣,因毛白且稀少而極珍貴。
遹(yù):阻塞,此處指道義不通。
間(jiàn):嫌隙,隔閡。
敝缊(bì yùn):破舊的粗麻衣服,代指簡樸的生活。
篡(cuàn):奪取,此處引申為傷害、侵犯。
此詩或創作于社會動蕩、奢靡之風漸起的時代。詩人借‘唐侯困骕骦’‘蔡國患狐白’的歷史典故,影射現實中因財招禍的現象,勸誡世人克制物欲,反映了對世態的敏銳洞察與避禍保身的生存智慧。
全詩以歷史典故為引,通過‘珍物招禍’與‘簡樸保身’的對比,揭示‘服美自取間’的世理,倡導安于簡樸的生活態度,語言平實而哲理深刻,體現了詩人對人生與社會的深刻思考。
半夜銀山上積蘇。朝來九陌帶隨車。濤江煙渚一時無。空腹有詩衣有結,濕薪如桂米如珠。凍吟誰伴撚髭須。
竹繚繁煙濕,門涵新水生。虹明殘雨斷,云散殷雷輕。白鳥淩江下,青山帶郭橫。平沙容散步,風物眼雙明。
行逢石門雨,解驂寒澗東。朝隮錦繡谷,俯仰春冥濛。懸泉忽淙琤,雜樹紛青紅。屢憩小亭古,幽探思無窮。
我與子桑友,既往雨彌旬。交情未曾改,天地忽趨新。東風無行跡,佳氣滿城闉。麥苗生陂隴,嘆息不食陳。誰能裹飯來,定是寂寞人。一曲古流水,試拂弦上塵。古木少生意,輪囷臥河濱。慚愧桃與李,相隨見陽春。
不顧群鄰盡鄙夷,頻頻撒潑欲何為。金剛山頂核云譎,鴨綠江頭春水遲。黷武猶憑輸晉粟,存邦竟忘乞秦時。矯情只為投新主,可嘆不知身是誰。
絕島諸蠻次第芟,中宵蓐食理征衫。艙通木井三年水,檣轉銅烏萬里帆。軍斗稀鳴人莫犯,身衣常解士爭銜。功成他日誰能頌,海上磨厓大字嵌。
大江聳金焦,茲實界宇甸。圣靈深推轂,懿好將離燕。春酒挹千流,崇肴指雙巘。柘鼓?晴雷,綺帆衡驚電。回睇銅柱標,蒼然天一線。極目龍沙南,紫氣出蔥茜。慷慨豫州楫,颯爽褒公箭。分軀應北掃,馀烈留南填。賓僚富詞俊,文酒要酣戰。燕石尚可銘,疇當為君先。
新月侵階,彩云林外笙簫透。銀臺雙引繞花行,紅墜香沾袖。不管簽聲轉漏。更明朝、棋消永晝。靜中閑看,倦羽飛還,游云出岫。隨處春光,翠陰那只西湖柳。去年溪上牡丹時,還試長安酒。都把愁懷抖擻。笑流鶯、啼春漫漫瘦。曉風惡盡,妒雪寒銷,青梅如豆。
桃李夾池栽,叢叢出小臺。共躋明月上,獨步清風來。看山聊隱幾,臨水屢揮杯。勝友頻過此,高軒醉不回。
百峰山頭石坂潭,雨興云霧晴飛嵐。廖公芳跡已千載,真人此地時捫參。
龍腦拂衣香,青春游冶郎。雕弓白羽箭,十發九穿楊。
萬頃風濤不記蘇。雪晴江上麥千車。但令人飽我愁無。翠袖依風縈柳絮,絳唇得酒爛櫻珠。尊前呵手鑷霜須。
面對菱花自寫神,可人風采宛猶真。當年亦是清談者,不染元規半點塵。
白門喧鵲勝啼烏,客有張卿美且都。早日羅浮占紫氣,爾時南海至明珠。應徐欲盡吾真老,籍湜能來意未孤。不獨天人三策就,春秋繁露似君無。
醉透香濃斗帳,燈深月淺回廊。當時背面兩倀倀,何況臨風懷想。舞柳經春只瘦,游絲到地能長。鴛鴦半調已無腸,忍把么弦再上。念念欲歸未得,迢迢此去何求。都緣一點在心頭,忘了霜朝雪后。要見有時有夢,相思無處無愁。小窗若得再綢繆,應記如今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