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錄別詩二十一首 其三
嘉會難再遇,三載為千秋。
臨河濯長纓,念子悵悠悠。
遠望悲風至,對酒不能酬。
行人懷往路,何以慰我愁。
獨有盈觴酒,與子結綢繆。
嘉會難再遇,三載為千秋。
臨河濯長纓,念子悵悠悠。
遠望悲風至,對酒不能酬。
行人懷往路,何以慰我愁。
獨有盈觴酒,與子結綢繆。
美好的聚會難以再次相遇,三年時間仿佛過了千年。臨河清洗長長的帽帶,思念你心中無限惆悵。遙望遠方悲風陣陣吹來,面對美酒無法舉杯酬唱。遠行的人懷念來時的路,用什么來安慰我的憂愁?只有滿杯的美酒,與你結下深厚的情誼。
嘉會:美好的聚會。
三載為千秋:三年時間仿佛千年,極言時間漫長或離別之苦。
濯(zhuó):洗。長纓:指系冠的長絲帶。
悵悠悠:惆悵無盡的樣子。
酬:以酒相勸,這里指飲酒酬唱。
盈觴(shāng):滿杯的酒。觴,酒杯。
綢繆(chóu móu):原指緊密纏繞,此處引申為深厚的情誼。
《李陵錄別詩》一般認為是東漢文人托名李陵所作的擬古詩,多寫與蘇武等友人的離別之情。此詩模擬漢代游子或征人送別場景,反映了當時社會動蕩中人們對聚散無常的感慨與對友情的珍視。
此詩以離別為核心,通過‘嘉會難再’的感慨、‘臨河悵望’的細節及‘對酒難酬’的場景,層層遞進抒發離別的愁緒,語言質樸而情感真摯,是漢代五言詩中表達別情的典型之作。
池臺午后寂無喧,恍憶山陰游沈園。同是情癡千古事,人生離合總難論。
勞歌一曲黯離情,鄉夢中霄戀去程。北闕故交成久別,南官倦客已除名。山城奏角人初寢,野岸維舟月乍生。良會幾時如可卜,早憑歸雁寄新聲。
蕭晨散幽步,不放一塵驚。高崖初日吐,壞道哀湍鳴。平生耽田里,見此心眼明。危橋屬幽徑,別戶延朱甍。主人雞黍約,庖煙起晨烹。長須舉案出,銀杯坐中行。爛漫寫真意,殷勤愧深情。留歡更卜夜,華燭吐長檠。
何事玄都解出神,孤山換骨絕纖塵。劉郎此日非前度,姑射于今是后身。自許堅貞盟晚節,恥將顏色媚秾春。從今結就調羹實,不記瑤池有故人。
小隊同游趣不稀,元戎應恨得君遲。草肥沙上青驄馬,日絢城頭赤羽旗。紫酒臨風娛翠袖,膽瓶和露插花枝。幕中賓客如君少,橫槊閒能共賦詩。
日出城烏起,風高驛馬鳴。山從云際起,人在樹間行。溪罟窮深捕,畬刀廢薄耕。見人茆屋好,渾欲愧平生。
游塵爭度七香車,河漢縱橫月未斜。望望歌樓涼似水,行行馳道白如沙。清風自掃揚雄宅,勝事全歸石季家。過眼物華真瞬息,更留馀醞待黃花。
雙袖深籠兩腳垂,朝寒乘快度荒陂。春風浩浩無邊際,似駕烏云過海時。淮山萬點雨晴初,日日寒帷望太虛。野闊天低今可壓,閉簾無事只看書。
莽莽洪荒石骨頑,輪蹄終古困躋攀。爾朱舊事誰能說,擴廓雄風去不還。西狩鑾輿曾小駐,北門鎖鑰比三關。絕憐百戰崢嶸地,著個當壚賣餅鬟。
凄涼雨露三年后,仿佛塵埃數字馀。至用榴皮緣底事,中書君豈不中書。世俗何知貧是病,神仙可學道之馀。但知白酒留佳客,不問黃公覓素書。符離道士晨興際,華岳先生尸解馀。忽見黃庭丹篆句,猶傳青紙小朱書。
豈無歧路塞荊榛,忽蟄龍蛇物候新。生且佔先堪作俑,老而不死是為神。柳風細剪江村出,桃雨偷調野麥勻。攀石渡河人在否,白鷗飄杳未知馴。列缺暮城多少樓,誰將塊壘作貔貅。殘云斷續天黏夢,缺月澄明病熨秋。后羿舍弓成底用,嫦娥不死更何求。金人鐵鎖今安在,遮莫長江竟斷流。
解印歸來草結庵,逢人便欲口三緘。鬢將半禿寧忘世,骨未全消尚畏讒。別墅貯春常載酒,晴湖泛月不張帆。年時種得梅千樹,要看花開雪滿巖。
松陰嵐影翠回環,盡在墻垣繚繞間。舟楫更無通別浦,煙霞曾不接他山。詩亡石在云徒恨,劍去池荒水自閑。偷得公馀來一餉,遙城鐘鼓出催還。
水上誰家月,朝來蕩未平。新鶯怯孤囀,歸雁喜同征。云磴紆繚繞,風蘿入杳明。高齋何所有,花外幾峰晴。
梁鴻何所病,莫是憶高恢。客豈賃舂者,人疑裹飯來。煙霞仍伏枕,夢寐幾登臺。消渴吾猶甚,誰憐羈旅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