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十二首 其七
寂寂琳宮長晝,玉梨一樹晴妍。不知春恨幾經年。為誰開又落,夕磬曉鐘邊。
過盡扶肩女伴,繡襟一樣低穿。飛來難得上花鈿。愿留纖屧印,芳跡有人憐。
寂寂琳宮長晝,玉梨一樹晴妍。不知春恨幾經年。為誰開又落,夕磬曉鐘邊。
過盡扶肩女伴,繡襟一樣低穿。飛來難得上花鈿。愿留纖屧印,芳跡有人憐。
寂靜的道觀里白日漫長,一樹白梨在晴日下開得妍麗。不知這春恨已延續多少年。為誰而開又為誰而落,在黃昏的磬聲與清晨的鐘聲里。女伴們互相攙扶著走過,繡衣的前襟同樣低低地系著。飛來的(東西)難以停在花鈿上。只愿留下纖細的鞋印,讓這芳美的足跡有人憐惜。
琳宮:指道觀,道教宮觀的美稱。
玉梨:白色的梨花,形容梨花潔白如玉。
夕磬曉鐘:黃昏的磬聲與清晨的鐘聲,代指時間的流逝。
扶肩:互相攙扶,形容女伴們結伴而行。
繡襟:繡有花紋的衣襟。
花鈿(diàn):古代女子的首飾,用金、銀、玉等制成花朵形狀。
纖屧(xiè):纖細的鞋子,屧指鞋。
芳跡:芳美的足跡,代指女子留下的痕跡。
此詞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推測可能創作于作者游覽道觀或接觸道教文化時。通過對道觀環境、自然景物及女性生活片段的觀察,觸發對時光與情感的思考,故借《臨江仙》詞牌抒懷。
全詞以道觀為背景,通過玉梨開落、女伴過往等場景,融合自然與人事,抒發時光流逝的感慨與渴望被關注的細膩情感。語言婉約,意境清幽,展現了對生活細節的敏銳捕捉與情感的深沉表達。
大城周回三百雉,紫微閣對吳山起。天目西來為鳳皇,蒼然不過錢唐水。玉輦金輿北去賒,行人折盡上陽花。杜鵑夜叫葛洪井,燕子春歸蘇小家。燕歸不識更新主,王氣凄涼作風雨。城南楊柳郁金黃,一束纖腰為誰舞。
聞爾為樓近郁藍,晴川歷歷豫章南。當檐河漢三千尺,繞架云霞八百函。徑壓蓬蒿同蔣詡,階藏蘭菊類羅含。書成白馬深相憶,不得南皮竟夜談。
衡門臨清漪,盥沐便畸人。況無勢利牽,得與漁樵鄰。脩竹閟戶牖,幽苔謝車輪。故人不我過,忽復徂冬春。風塵未寧肅,世德潛鳳麟。所憂吾道衰,益見白發新。升堂俱拜母,壽酒得相因。菽水可以養,且用奉晨昏。
中天積翠郁層陰,雪瀑遙飛落遠岑。白月夜分雙鶴舞,清風時聽萬松吟。放懷盡可從詩酒,行樂何須論古今。我欲與君飛兩舄,題詩刻竹滿山林。
梅園水凈錦鱗生,只欠籬邊疏影橫。蟬蛻久聞遺世意,鷺飛猶見羨魚情。須將卜筑留他日,莫遣湖山阻客程。應笑聽經杜陵老,妻孥待米在江城。
今年春色太無賴,千樹萬樹花分明。便學少年出走馬,更拋香彈打流鶯。
雨后苔錢聚,風前柳線疏。夕陽如醉倚吾廬。底事亂蟬終日繞庭除。木葉知秋早,天心度雁初。思量捎得乍封書。試問憑欄消息近何如。
七載幽窗與世忘,故人感激意偏長。圣明未肯殺忠直,早晚吾將歸故鄉。
斜河左界懸朱提,冷燼掠天螢糝飛。高梧泣液涼參差,前村后村烏夜啼。雕甍繡栱絕坤維,知自在世張禪扉。有睆釋子龐兩眉,清梵一聲捎翠微。亂我心曲天之涯,寂歷故感迎新悲。歸歟誰是真忘機,獨鹿水深愁濁泥。白汗泣珠霍如洗,桔槔聲噤松風死。班如匹馬客戾止,化人之宮矗天起。錯寞形骸寬一寄,天涯特地悲身世。齟齬由來真博齒,白頭區區忘男子。跋狼之胡?狼尾,世路傷哉澀如砥。
圣治開文運,賓興屬俊才。考官千里至,多士四方來。鶚薦逢三載,麟經占一魁。荊人無抱璞,郢匠足掄材。喜及簪花宴,榮從擢桂回。擬登龍虎榜,又上鳳凰臺。志氣凌層漢,文光近上臺。青山迎去旆,綠水滌行杯。良驥終騰足,神魚豈暴腮。好風當側耳,佇聽禹門雷。
柳外花梢啼亂鶯,行人過盡不曾聽。得人聽處君知么,天欲明時第一聲。
冰期更迭亦尋常,天演無心弱轉強。生態何妨頻易主,從來新物作新王。
去年登堂三月三,主人置酒澆春衫。今年登堂九月九,堂上主人復多酒。馬生彈琴紀生畫,郭子題詩美如炙。四明狂客醉欲倒,菊花插帽秋光好。百年節序能幾逢,人生會合何其少。人生會少將奈何,為君起舞為君歌。歌殘酒盡更須酌,莫待他年白發多。
沿溪千尺樹毿毿,結勝為園樂事耽。但得風流常載酒,不妨泉石佐清談。當年社伴俱浮梗,一日詞人盡盍簪。笑殺子山愁欲賦,謾勞蕭瑟怨江南。
天樂遙風散碧扉,躬勞幕長迎仙歸。閒云斂斂凝蓋立,白鶴亭亭向水飛。上世人傳草木食,幽情自寄漁樵衣。春來巖谷百花發,勝日攜壺上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