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九首 其七
些子雙鴛,剛墮地、猩紅初染。偏略透,人前消息。牡丹芽淺。半黍細沾檀點煙,一絲輕熨莎痕軟。但鳳頭、依約畫裙邊,時遮掩。
看小立,閑庭院,才半吐,情何限。似端相鸚舌,被伊偷剪。點曲錯疑紅豆落,蹴毬但見真珠顫。便將他、春筍比纖纖,誰還欠。
些子雙鴛,剛墮地、猩紅初染。偏略透,人前消息。牡丹芽淺。半黍細沾檀點煙,一絲輕熨莎痕軟。但鳳頭、依約畫裙邊,時遮掩。
看小立,閑庭院,才半吐,情何限。似端相鸚舌,被伊偷剪。點曲錯疑紅豆落,蹴毬但見真珠顫。便將他、春筍比纖纖,誰還欠。
一對小巧的雙鴛鞋,剛落地時,鮮艷的紅色如剛剛染就。偏又微微顯露,泄露了人前的消息,像牡丹初發的嫩芽般淺淡。半粒黍米大小的淺紅點染如煙,一絲輕熨的痕跡如莎草紋路般柔軟。那鳳頭鞋飾,隱約依傍在畫裙邊,時時半掩半露。看她在庭院中靜靜站立,方才半露嬌態,便有無盡風情。仿佛細觀鸚鵡的舌尖,被她悄悄裁得這般小巧。點曲時錯疑是紅豆墜落,蹴鞠時只見如珍珠輕顫。就算用春筍來比喻這纖巧,又有哪般不如?
些子:少許、一點,形容雙鴛鞋小巧。
雙鴛:雙鴛鞋,古代女子鞋飾,因繡有雙鴛鴦圖案得名。
猩紅:鮮艷的紅色,指鞋的顏色。
半黍:極言細小,黍為古代谷物,粒小如粟。
檀點煙:淺紅色的點染,如輕煙般柔和。
莎痕:莎草的紋路,此處形容鞋面上的細密紋理。
鳳頭:鳳頭鞋飾,鞋尖裝飾如鳳首。
端相:仔細端詳、打量。
鸚舌:鸚鵡的舌頭,形容鞋尖小巧如鳥舌。
春筍:比喻女子足尖或手指的纖細,如春日嫩筍。
此詞為《滿江紅九首》其七,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推測為古代文人聚焦女性儀態的雅作,可能作于明清時期,彼時文人多以纖巧筆觸描繪女性細節之美,反映當時審美風尚。
全詞以“雙鴛”鞋為核心,通過色彩、紋理、動態等多維度刻畫,展現女子足態的嬌柔與靈動。語言工麗,細節生動,是古代文人描寫女性儀態的典型之作,體現了對生活細膩之美的捕捉。
幾年無定止,生理與誰謀。欲結黃茅屋,如營白玉樓。詠歸沂水暮,招隱桂叢幽。鄉里稱為善,懷哉馬少游。
共約窗前月,自憐離別身。情思猶怏怏,車馬已轔轔。
被褐守山東,山東古于越。州城冒陘峴,嵐氣屢興沒。剖竹曰有行,思君不能發。指涂期闌暑,下車已涼月。汲黯薄淮陽,子牟戀魏闕。豈伊念川涂,固亦悲朝列。日月儻垂照,猶堪慰寂蔑。
八月江南毒熱新,火云郁郁尚蒸人。井梧葉落太傷早,庭戶蚊喧難及晨。不見金天流素月,思沾玉露洗黃塵。重尋篋笥開紈扇,始笑西風誤認真。
憶昔堅保兮銘著心腑,故跡堙蕪兮茫茫墜緒。瞻翠碧之萬竿兮猶有遺矩,歲寒之句儼然如睹。
十年相見少,一歲又還鄉。去住人惆悵,東西路渺茫。古陂無茂草,高樹有殘陽。委棄秋來稻,彫疏采后桑。月輪生舜廟,河水出關墻。明日過閭里,光輝蕓閣郎。
紫誥銀章下浙江,群仙遙引散花幢。錦云繚繞開丹室,珠樹玲瓏見碧窗。弄月吹笙秋鶴只,朝天飛舄曉鳧雙。朝來阿母蟠桃熟,丞相堂前醉玉缸。
三花晴色際天開,尚憶當年二李才。莫笑書生長寂寞,碧油車引上元來。
一碧泓澄世所疏,蟠紆幸可命車輿。野鳧懶共飛舟競,知有輕鯈供獨漁。
離群憶鄉里,知子歷艱難。博士官三考,空齋食一簞。江風吹鬢濕,竹雪照衣寒。清氣相酬酢,新詩正耐看。
獨木橋頭芳草齊,野人縛屋正臨溪。日長課罷渾無事,自向花檐掃燕泥。
風吹云樹響松濤,仰望方知出處高。落花萬點紅如錦,長嘯一聲氣自豪。
宛轉素娥腰帶纖,回飆似應舞節嚴。三冬怪事驚粵客,一夜凄風結解鹽。厭說包羔歡錦帳,思分挾纊到窮檐。擒胡此日堪乘便,誰奪祈連萬仞尖。
春日紛紛一段奇,無言桃李任春欺。要須及熱蘆灣去,莫看風吹雨打時。誰將舊日狂蜂蝶,誤入春風桃李蹊。咫尺風光不相貸,無因乞與上天梯。
北窗人靜日從容,臥看輕陰落澗松。剩欲與君同采藥,萬山深處白云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