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姬引
嘉名潔兮行彌章。
托節鼓兮令躬喪。
歍欽何辜遇斯殃。
嗟嗟柰何罹斯殃。
嘉名潔兮行彌章。
托節鼓兮令躬喪。
歍欽何辜遇斯殃。
嗟嗟柰何罹斯殃。
美好的名聲純潔啊品行更加顯揚。依托節鼓的節奏啊使自身喪亡。唉,我有何罪遭遇此禍殃?嘆息啊,為何遭受這災殃?
嘉名:美好的名聲。
彌章:更加顯揚。彌,更;章,同'彰',顯揚。
節鼓:古代有節奏的鼓樂,此處或指禮法規范。
躬喪:自身喪亡。
歍(wū)欽:嘆息聲。
辜:罪過。
斯殃:此禍殃。
罹(lí):遭受。
此詩或與春秋時期宋共公夫人伯姬事跡相關。據《左傳》載,伯姬嚴守禮法,遇火災時因'傅母未至'不肯離屋,最終遇難。詩中'托節鼓兮令躬喪'或暗指其因守禮而亡,當為后人追念其守禮殉身的悲劇而作,具體創作時間及作者不詳。
詩中通過伯姬守禮喪身的事跡,贊頌其堅守禮法的高潔品格,語言質樸沉痛,情感真摯,是古代禮文化影響下對'舍生取義'精神的藝術化表達,具有鮮明的倫理教化色彩。
揮策歷南疆,旄端獷獸翔。風淳占化洽,土辟驗農忙。野水平鋪綠,斷云低覆黃。誰哉衛嘉谷,無用長苞稂。
兀坐山中寺,人間無此心。溪聲空物性,松影過堂陰。虛室但清磬,生臺多雜禽。秋風吹不盡,日日上羅衾。
一門推二妙,蘭玉喜同榮。之子旋歸日,難兄眷戀情。皇都半秋候,鄉路幾時程。應有重來約,春風花萼生。
吏隱年來寄薄游,幾勞塵榻下南州。一從彩鹢江頭發,卻望碧云天際浮。舊國山川成浪跡,故人書札問窮愁。升沉未向君平卜,到處論交盡勝流。
昨夜新涼御褐裘,一番節物弄清愁。月懸雙杵若為夜,人在一隅偏覺秋。敗葉只能驚畫扇,啼螀終不到朱樓。還鄉夢斷寒衾曉,依舊云山是蔡州。
天圣陰功天下母,慶源重此毓英髦。政區賢否澄冰鑒,詩得江山妙線毫。已使列城歌既醉,可無眾口賦崧高。油幢誰道容溫席,行從君王宴碧桃。
國勢巍巍盛,時髦袞袞生。云師綿世胄,漢相舊家聲。學海波瀾闊,神峰冰雪清。天涯逢誕日,目極曲江城。
時命哀無及,平生淚在茲。求仁商士志,爭義楚臣辭。子舍魂長繞,天形化未知。清宵應入夢,語我夜臺悲。
保傅儲皇二十春,白頭歸去歲華新。優賢寵渥非緣老,蓋世文章不是貧。錦誥煥頒云五色,青宮喜見日重輪。懸知戀闕丹心在,長倚遙天望紫宸。
城郭半煙霞,樓臺映萬家。地寒猶有樹,塞遠不揚沙。華表歸仙鶴,遼宮噪暮鴉。今逢全盛日,山水總光華。
不見都門亭畔柳,春來綠盡長條。柳邊行色馬蕭蕭。一枝折贈,相見又何朝。酒盡曲終人去也,風前亦自無聊。祗應于我恨偏饒。東君特地,付與沈郎腰。
三載澗西水,孤舟夢若何。恐辭紅葉去,終戀白云多。北海盈樽酒,南山叩角歌。淡交原有分,遲子此煙蘿。
衡岳峰陰方廣寺,幽林危剎傍天臺。水如銀葉煙中落,山作瑤蓮石上開。深夜星河朱栱宿,高秋云霧黑潭來。欲辭簪紱墮猿鶴,留記老僧待客回。
春睡足,落花平,草架荼睸送晚晴。梅子弄黃茶炙翠,梢頭猶剩一聲鶯。
天柱橫腰折,地殼裂原開。蜀間剎那混沌,觸目盡殘骸。十萬生靈涂炭,廣廈殘垣斷壁,無處不人哀。我號哭千淚,滴滴為斯災。命何堪,懸一線,苦難挨。九州驚震,八方援手自天來。叱咤風云軍旅,志愿情懷民眾,一掃舊塵霾。縱是天不測,大愛也無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