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光祿出使潞藩便道歸粵
宮省升華日,銜恩出上京。
離樽張翠幕,御柳拂前旌。
洛浦星為使,薇垣月是卿。
阿衡曾負鼎,傳說亦調羹。
秬鬯王人禮,鸰原圣主情。
傳宣知鄭重,趨步有逢迎。
宋岳今何許,梁園空復名。
客心縈去騎,詩思入流鶯。
玉節炎中度,金風嶺外生。
因君思故國,把袂意偏盈。
宮省升華日,銜恩出上京。
離樽張翠幕,御柳拂前旌。
洛浦星為使,薇垣月是卿。
阿衡曾負鼎,傳說亦調羹。
秬鬯王人禮,鸰原圣主情。
傳宣知鄭重,趨步有逢迎。
宋岳今何許,梁園空復名。
客心縈去騎,詩思入流鶯。
玉節炎中度,金風嶺外生。
因君思故國,把袂意偏盈。
在宮廷晉升的日子,你承受皇恩離開京城。離別的酒宴張起翠色帷幕,宮柳輕拂前行的旌旗。你如洛水之濱的星使,又似中樞的清月般高潔。伊尹曾負鼎輔政,傅說也調羹佐君。你帶著秬鬯行王使禮,圣主之情如鸰原兄弟般深厚。傳旨已知使命鄭重,沿途自有官員逢迎。嵩山如今怎樣?梁園空留虛名。我的心隨你坐騎遠去,詩思融入流轉的鶯啼。你持玉節穿越炎夏,秋風將在五嶺外吹起。因你我思念故鄉,執手話別情意更濃。
宮省:宮廷,古代中央官署的統稱。
升華:指晉升高位。
離樽:離別的酒宴。
御柳:皇宮中的柳樹,代指京城景物。
洛浦:洛水之濱,此處借指王光祿出使的潞藩之地。
薇垣:星官名,即太微垣,代指朝廷中樞。
阿衡:商代官名,代指賢相伊尹,此處喻王光祿賢能。
傳說(yuè):即傅說,商王武丁賢臣,此處與伊尹并列贊其輔政之才。
秬鬯(jù chàng):黑黍與郁金香釀的酒,古代用于祭祀或賞賜重臣。
鸰原:典出《詩經·小雅·常棣》,喻兄弟親情,此處指圣主對王光祿的關懷。
玉節:古代使臣所持符節,以玉為飾,象征使命莊嚴。
金風:秋風。
此詩應為明代詩人為王光祿出使潞藩(潞王封地,今河南衛輝一帶)并順路歸粵(今廣東)而作。明代藩王制度下,朝廷常遣官員出使宣諭,詩中“秬鬯王人禮”“傳宣知鄭重”等句反映了使命的重要性,創作背景或為京城送別時,詩人借詩表達對友人使命的重視與友情的珍視。
全詩以“送”為核心,前半贊王光祿銜命之榮(“宮省升華”“阿衡負鼎”),中述出使場景之重(“秬鬯王禮”“傳宣鄭重”),后寫別情之切(“客心縈騎”“因君思故”),既顯廟堂氣象,又含真摯情誼,是明代送別詩中兼具政治意涵與個人情感的佳作。
獨上孤樓杖古茶,泬寥秋色在天涯。赤城日落如懸鼓,紫邏峰高擬建牙。草澤有人歌麥秀,風霜無地護蘭芽。看誰得似云邊翼,來往虛空處處家。
龍居洞云深,飛泉瀉絕壁。不聞耳邊喧,但覺心境寂。富貴由他人,得失俱抱戚。孰能全其天,山中樗與櫟。
先生去上蕓香閣,閣老新峨豸角冠。留取幽人臥空谷,一川風月要人看。甕牖前頭翠作屏,晚來相對靜儀刑。浮云一任閑舒卷,萬古青山祇么青。
樹藏修竹竹藏門,門外清流幾股分。行過小橋人不見,背陰花氣隔墻聞。
鹿苑遙侵夢,雞聲早喚游。出門星掛柳,入路雨橫丘。農鼓回溪剩,村炊遠樹留。喜于曾曲里,一杖系青州。
新詩俄拜辱,午醉未全醒。如入圖書府,宜游著作庭。文章先體制,耆舊有儀刑。愧我空遲莫,窮居晝掩扃。
必擇所堪。必謹所堪。魚水不務。陸將何及。
野處雖已適,久不聞高詠。炳燭夜何短,含毫曉未竟。涼雨原上來,洗我竹林凈。荷池漲莫知,松檐溜可聽。小舠勿遽還,出嘯風波勁。
小阮能隨大阮游,收身連理洞藏脩。川翁巨眼同觀海,家學湖西第一流。百尺竿頭今進步,新詩題箑記春秋。
桃葉青青杏花吐,樓頭吹笙教鸚鵡。紅牙象板按梁州,金縷衣裳美人舞。離情不似月常圓,桃葉青青似去年。美人不來鸚鵡怨,杏花零落畫樓前。
旅客初逢塞雁來,佩萸遙下柏梁臺。十年已分煙霄隔,此日那知酒盞開。黃菊似愁霜鬢改,碧云應為艷歌回。賓筵不獨征西貴,況是當時作賦才。
昏波天際恨繞。入暮歸鴉杳。念往淩波夢,沾裳別,孤舟小。年少愁換了。閒中笑。恰似沿階草。渚蘭老。懷沙去后,深潛休在江表。香蒲彩線,舊俗今誰能道。梁鬼人家夜半嘯。休眺。高樓風雨難曉。
弄玉吹簫在鳳樓,鳳鬟度曲亦悠悠。略攢秋月雙蛾曉,直遏行云一雁秋。
七尺天臺藤,千年石梁雪。夭矯欲飛騰,支離半鱗甲。樵柯斫出空巖下,風雷晝鳴鬼嘯夜。曳處常疑云霧生,植來猶恐猿猱掛。將軍家居南巷中,一篋《陰符》四壁空。何人贈此作扶老,青鞋白帢隨春風。春風策入花源去,仙人正傍桃花住。晴嵐撲衣瀑繞床,鶴巢生緌芝成樹。廉頗能挽弓三石,充國平羌負奇畫。何為將軍負杖行,不佩寶刀持畫戟。馮唐老去未逢時,立馬轅門弄柳絲。鄰雨滴殘魚服箭,窗風吹裂蝥弧旗。雀羅當門印辭肘,坐嘆紅顏成白首。三百青錢杖上挑,黃公壚頭醉春酒。神物從來盡有靈,延津曾見躍青萍。何必葛陂方化去,只今已作老龍吟。
千載無詞賦,吾師一阮公。今君詠懷作,亦與寓言同。一代推名飲,諸賢挹素風。以予狂簡者,邀入竹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