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夏宣伯之任歙縣
昔年同獻賦,今日更分符。
百里即官宰,三鄣天子都。
不勞鄉老問,皆識使君殊。
詞藻劉曹匹,循良卓魯俱。
琴當流水韻,鳥下訟庭呼。
白岳城邊出,墩溪郭外紆。
遙知簿領暇,頗廢嘯歌無。
驛路秋風冷,兒童竹馬扶。
花含南國艷,月助此霄孤。
把袂忍言別,論文契不渝。
尋常馀酒債,取次督詩逋。
白社情何限,蒼生望已蘇。
班行漢殿上,佇待集雙鳧。
昔年同獻賦,今日更分符。
百里即官宰,三鄣天子都。
不勞鄉老問,皆識使君殊。
詞藻劉曹匹,循良卓魯俱。
琴當流水韻,鳥下訟庭呼。
白岳城邊出,墩溪郭外紆。
遙知簿領暇,頗廢嘯歌無。
驛路秋風冷,兒童竹馬扶。
花含南國艷,月助此霄孤。
把袂忍言別,論文契不渝。
尋常馀酒債,取次督詩逋。
白社情何限,蒼生望已蘇。
班行漢殿上,佇待集雙鳧。
當年我們一同獻上詩賦,如今你又接受符節赴任。一縣之地你將擔任長官,歙縣如同天子的屏障般重要。不用鄉老詢問,都知道你這位長官與眾不同。你的文才可與劉楨、曹植匹敵,為政的賢良能與卓茂、魯恭并列。琴聲如流水般悠揚,飛鳥落于公堂應和。齊云山在城邊顯現,墩溪在城外曲折流淌。遙想你公務閑暇時,是否還能常作嘯歌?驛路秋風清冷,孩童騎竹馬夾道相迎。鮮花綻放南國的艷麗,明月更添此夜孤清。執手難忍說離別,論文章情誼始終不變。平時還欠著酒債,也要催促我完成詩賦。田園之情無限深厚,百姓的期望已因你而復蘇。在朝堂之上,正等待你如王喬般乘鳧歸來。
分符:古代帝王封官授爵,分與符節的一半作為信物,此處指赴任官職。
三鄣:指歙縣地理險要,如天子屏障;一說為當地古地名。
循良:奉公守法、政績優異的官吏。
卓魯:漢代循吏卓茂(東漢首任太傅)、魯恭(以仁政著稱),代指賢能官吏。
白岳:即齊云山,位于歙縣西北,為道教名山。
竹馬:兒童騎竹為馬,典出《后漢書·郭伋傳》,指百姓對官員的愛戴。
雙鳧:典出《后漢書·王喬傳》,傳說王喬為葉縣令,有神術,常乘雙鳧(野鴨)至京師,此處喻指夏宣伯將獲升遷。
此詩為詩人送友人夏宣伯赴任歙縣縣令所作。古代文人以詩贈別是常見雅事,詩中既回顧二人往昔同游(‘昔年同獻賦’)的交誼,又緊扣‘之任’主題,結合歙縣地理(白岳、墩溪)與夏宣伯的才德(詞藻、循良),表達對其仕途的期許,反映了明代士大夫間以詩文相勉、關注吏治民生的交往特點。
全詩以送別為線,融合對友人過往才名的肯定(‘詞藻劉曹匹’)、為政能力的贊揚(‘循良卓魯俱’)、任所風光的想象(‘白岳城邊出’)及別后牽掛(‘把袂忍言別’),既體現文人交游的雅趣,又展現對友人治績的期待,是明代贈別詩中兼具情感與現實關懷的佳作。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已春深 一作:春已深)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一上西園避暑亭,芰荷香細午風輕。 眼前物物皆佳興,并作吟窩一味清。
幾年壓塵囂,屢欲返初服。 鷦鷯安一枝,何必戀微錄。 瀟灑此村居,茅舍帶修竹。 田園薄有收,積書高過屋。 所以課子孫,利用聚吾族。 光大不可期,庶幾守耕讀。
過隆中、桑柘倚斜陽,禾黍戰悲風。世若無徐庶,更無龐統,沈了英雄。本計東荊西益,觀變取奇功。轉盡青天粟,無路能通。 他日雜耕渭上,忽一星飛墮,萬事成空。使一曹三馬,云雨動蛟龍。看璀璨、出師一表,照乾坤、牛斗氣常沖。千年后,錦城相吊,遇草堂翁。
浮云在空碧,來往議陰晴。 荷雨灑衣濕,蘋風吹袖清。 鵲聲喧日出,鷗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語,喚醒三日酲。
山高樹多日出遲,食時霧露且雰霏。 馬蹄已踏兩郵舍,人家漸開雙竹扉。 冬青匝路野蜂亂,蕎麥滿園山雀飛。 明朝大江送吾去,萬里天風吹客衣。
事茫茫、赤壁半帆風,四海忽三分。想蒼煙金虎,碧云銅爵,恨滿乾坤。郁郁秣陵王氣,傳到第三孫。風虎云龍會,自有其人。 朱顏二十有四,正錦幃秋夢,玉帳春聲。望吳江楚漢,明月伴英魂。浥浥小橋紅浪濕,撫虛弦、何處得郎聞。雪堂老,千年一瞬,再擊空明。
山青青。水青青。兩岸蕭蕭蘆荻林。水深村又深。 風泠泠。露泠泠。一葉扁舟深處橫。垂楊鷗不驚。
霜花零落全稀。不成飛。寒水溶溶漾漾、軟琉璃。 紅未涌,青已露,白都晞?!酢酢酢跎撑蝤D鹥。
雨潤梨花雪未干。猶自有春寒。不如且住,清明寒食,數日之間。 想君行盡嘉陵水,我已下江南。相看萬里,時須片紙,各報平安。
早歲狂歌晚歲僧,名山賞過幾千層。 滄桑風景隨時幻,兀坐荒林對一燈。
花上插蒼碧,花下走清湍。濃霜深覆殘雪,更有月相參。似我竹溪茅屋,欲曉未明天氣,扶杖繞籬看。秦楚五千里,何處是江南。 饒風下,人不斷,馬相連。頗嘗見有此客,相屬意忄卷々。欲為橫吹出塞,無處可尋羌管,短策叩征鞍。策斷征鞍裂,驚墮玉毿毿。
寒江凝碧。是誰翦作梨花出。花心猶帶江痕濕。輕注香腮,卻是桃花色。 飛來飛去何曾密。疏疏全似新相識。橫吹小弄梅花笛??茨泔h零,不似江南客。
何藥能醫腸九回。榴蓮不似蜀當歸。卻簪征帽解戎衣。 淚下猿聲巴峽里,眼荒鷗磧楚江涯。夢魂只傍故人飛。
賢哉顏氏子,陋巷獨幽居。 簞食與瓢飲,蕭然樂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