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聲歌
天地之道,近在胸臆。
呼噏精神,以養九德。
渴不求飲,饑不索食。
避世守道,志潔如玉。
卿相之位,難可直當。
巖巖之石,幽而清涼。
枕塊寢處,樂在其央。
寒涼固回,可以久長。
天地之道,近在胸臆。
呼噏精神,以養九德。
渴不求飲,饑不索食。
避世守道,志潔如玉。
卿相之位,難可直當。
巖巖之石,幽而清涼。
枕塊寢處,樂在其央。
寒涼固回,可以久長。
天地運行的規律,就近在人的內心。呼吸吐納天地的精氣,用來培養九種美德。口渴不渴求飲水,饑餓不尋求食物。避開世俗堅守大道,志向高潔如同寶玉。卿相的高位,難以直接承當。高峻的巖石,幽深而清涼。頭枕土塊安睡,快樂就在其中。寒涼的環境固然循環,但可以長久保持。
呼噏(xī):即呼吸,噏同'吸'。
九德:古代指九種美德,此處泛指美好的品德。
避世守道:遠離世俗,堅守道德準則。
巖巖:高峻的樣子。
枕塊:頭枕土塊,指簡樸的生活環境。
固回:固然循環,指自然規律的周而復始
《引聲歌》具體作者與創作背景史料記載較少,推測可能為魏晉時期隱逸之士所作,反映當時部分士人因社會動蕩避世修道、追求精神高潔的思想傾向。
此詩以質樸語言闡述守道修德理念,通過避世生活描述,表達對精神高潔的追求與世俗名利的淡泊。融合道家思想,強調內在修養與自然之道契合,具有樸素哲學意味。
扶日行黃道,乘云上紫微。
憂勞形末命,恭儉見陳衣。
布德開刑網,和戎戢武威。
要知懷惠處,行路涕交揮。
喜得人民解放,提高學習精神。
萬里長征尋偉績,三峽奔流洗戰塵。歡呼大進軍。
擁護和平建設,肅清殘匪游氛。
國事擔當同大眾,壯志飛揚趁好春。天涯情更親。
多愛不忍緣愛奇,記人毫發忘瑕疵。
垂老此心免愧己,起予它日亟言詩。
衣冠為子最青眼,兄弟數君仍白眉。
瓠葉豈以菲廢禮,鮮首燔炮為宛脾。
蓮塘格格蜻尾綠,香威陰燼龍幡曲。
蘭皋欹雀金鱗濃,水底鴛鴦三十六。
捉花霧蓋鳳翼牽,蜂須懊惱猩唇連。
葉多蕊破麝灶消,日光琢刺開青鸞。
麒麟腰帶鴨頭絲,銀蟬佶雜蛾衣吹。
郎心清徹比江水,丁香澹澹眉間黃。
粉痕月避清濛濛,大露寒森迸珠網。
藕花欲落絲暗從,錦雞張翅芙容同。
脈脈紅鉛拗蓮子,波石濺秋羅衣。
胭脂霏兩儼相加,云中更下雙飛雉。
非非妄想入諸天,管領群芳合眾仙。
按月不關分甲乙,愛花原各種因緣。
九霄或有真靈在,萬事都從傅會傳。
比作詩家操選例,六朝唐宋一齊編。
海闊三山路,香輪定不歸。帳深空翡翠,佩冷失珠璣。明月留歌扇,殘霞散舞衣。都門送車返,宿草自春菲。
曉發城西道,靈車望更遙。春風空魯館,明月斷秦簫。塵入羅衣暗,香隨玉篆銷。芳魂飛北渚,那復可為招。
慶自天源發,恩從國愛申。歌鐘雖在館,桃李不成春。水折空還沁,樓高已隔秦。區區會稽市,無復獻珠人。
晴川書觸目,亭午水波明。
舟疾驅山走,云遲礙日行。
石苔齊草色,岸竹聚風聲。
惟是尋幽處,由來世莫爭。
高閣春風吟短琴,漫開新酒對知音。
已拚東井投賓轄,肯待西鄰乞橐金。
節序幾能逢勝日,年光誰解惜分陰。
天高轉覺陽烏近,應向人間照此心。
憶別燕雙雙,新燕添三五。
教妾空房羞獨眠,打碎巢邊土。
莫更摘花來,且自銜書去。
喚得蕭郎早早歸,與汝重修補。
呵筆小吟消白日,
閉門高臥卻紅塵。
平生笑我千方誤,
投老從公兩歲鄰。
一年最好早春天,
風日初和未脫綿。
坎坎圓鼙賽神社,
翻翻小傘下湖船。
急雨占紅色,遙青入望微。
水寒云不絮,雁大濕能飛。
早汲愁高岸,遲還畏薄衣。
瀟湘何處屋,開戶待人歸。
艷絕無香是海棠。華清浴罷見容光。夜深風露愛啼妝。
小有林園甘淡寞,也曾歌酒放顛狂。沈吟亭角下斜陽。
側徑蜂飛忙蔽日,綠陰鶯語靜移時。
自疑寂寞揚雄宅,最愛清和謝監詩。
詞客篇章寫桐葉,飲流籌箸折花枝。
相望十舍不相就,兩地風光鎮所思。
長和百歲走蒼蛟,日夜松聲如鳳匏。山人有約賦歸去,我亦來借白云巢。
仙人手曳九節杖,行看好山應未窮。石間三秀食可飽,一曲試和商顏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