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紹堯九日寄霧山櫟社諸友韻二首
滿目河山感慨多,葉飛如雨水增波。丹楓白雁生秋興,紫蟹黃花共醉歌。頭戴南冠長已矣,手遮西日奈愁何。登高能賦知無益,和汝題糕且一哦。
慘淡青山落葉多,海門無日不風波。登高易灑新亭淚,送客愁聞易水歌。東漢遺民推管邴,南期才子重陰何。千秋未覺風流絕,爛熳憐君日醉哦。
滿目河山感慨多,葉飛如雨水增波。丹楓白雁生秋興,紫蟹黃花共醉歌。頭戴南冠長已矣,手遮西日奈愁何。登高能賦知無益,和汝題糕且一哦。
慘淡青山落葉多,海門無日不風波。登高易灑新亭淚,送客愁聞易水歌。東漢遺民推管邴,南期才子重陰何。千秋未覺風流絕,爛熳憐君日醉哦。
第一首:滿眼河山引發無限感慨,落葉紛飛如雨水漲起波瀾。紅楓白雁引發秋意興致,紫蟹黃花相伴共醉歡歌。頭戴楚冠已成往事,手遮夕陽難解愁緒。明知登高賦詩無補于事,且與君題糕共吟一遭。第二首:青山蕭瑟落葉紛紛,海門日日風波不斷。登高易落新亭之淚,送客愁聽易水悲歌。東漢遺民首推管寧邴原,南朝才子更重陰鏗何遜。千年未覺風流斷絕,愛君每日酣醉放歌。
次韻:和詩時依照原詩的韻腳及用韻次序。九日: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南冠:本指楚國的帽子,后借指囚犯,此處或指作者自身經歷或對時局的感慨。新亭淚:典出《世說新語》,東晉南渡士大夫在新亭感慨山河破碎而流淚,喻對國土淪喪的悲嘆。易水歌:指荊軻刺秦前在易水邊所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喻悲壯離別之情。管邴:東漢末隱士管寧、邴原,此處借指堅守氣節的遺民。陰何:南朝詩人陰鏗、何遜,代指才高的文人。題糕:重陽有食糕、題詩的習俗,此處指和詩唱和。
此詩為重陽節寄贈霧山櫟社友人之作。結合“海門無日不風波”“新亭淚”等句,推測創作于社會動蕩之際(或清末民初)。詩人登高望遠,觸景生情,既感懷時局紛擾、身世浮沉,又借寄友詩傳遞對志同道合者的思念與相互慰藉,體現亂世中文人以詩會友、堅守精神家園的情懷。
兩首詩緊扣重陽主題,借秋景、典故、唱和,融合河山之嘆、身世之愁與友朋之情。語言凝練,用典自然,情感深沉而不頹喪,既展現個人襟懷,又折射時代風貌,是重陽寄友詩中兼具抒情與史意的佳作。
明月峽邊逢制使,
黃茅岸上是忠州。
到城莫說忠州惡,
無益虛教楊八愁。
青門柳枝軟無力,東風吹作黃金色。
街東酒薄醉易醒,滿眼春愁銷不得。
霽色鮮宮殿,秋聲脆管弦。圣明千歲樂,歲歲似今年。
紅裾明月夜,碧簟早秋時。好向昭陽宿,天涼玉漏遲。
白狗次黃牛,灘如竹節稠。
路穿天地險,人續古今愁。
忽見千花塔,因停一葉舟。
畏途常迫促,靜境暫淹留。
巴曲春全盡,巫陽雨半收。
北歸雖引領,南望亦回頭。
昔去悲殊俗,今來念舊游。
別僧山北寺,拋竹水西樓。
郡樹花如雪,軍廚酒似油。
時時大開口,自笑憶忠州。
紅顆珍珠誠可愛,
白須太守亦何癡。
十年結子知誰在,
自向庭中種荔枝。
與君前后多遷謫,
五度經過此路隅。
笑問中庭老桐樹,
這回歸去免來無。
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
寄與饑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禁苑殘鶯三四聲,
景遲風慢暮春情。
日西無事墻陰下,
閑蹋宮花獨自行。
歲豐仍節儉,時泰更銷兵。圣念長如此,何憂不太平。
湛露浮堯酒,熏風起舜歌。愿同堯舜意,所樂在人和。
遙聞旅宿夢兄弟,
應為郵亭名棣華。
名作棣華來早晚,
自題詩后屬楊家。
朝憎鶯百囀,夜妒燕雙棲。不慣經春別,誰知到曉啼。
珠箔籠寒月,紗窗背曉燈。夜來巾上淚,一半是春冰。
關山征戍遠,閨閣別離難。苦戰應憔悴,寒衣不要寬。
江水三回曲,愁人兩地情。
磨圍山下色,明月峽中聲。
晚后連天碧,秋來徹底清。
臨流有新恨,照見白須生。
仙去逍遙境,詩留窈窕章。
春歸金屋少,夜入壽宮長。
鳳引曾辭輦,蠶休昔采桑。
陰靈何處感,沙麓月無光。
紅燭清樽久延佇,
出門入門天欲曙。
星稀月落竟不來,
煙柳朧朧鵲飛去。
竟日語還默,中宵棲復驚。
身囚緣彩翠,心苦為分明。
暮起歸巢思,春多憶侶聲。
誰能拆籠破,從放快飛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