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飲酒十首 其三
有客遠方來,值此秋菊開。
貌古韻更古,人物疑無懷。
與我說竟日,意合無少乖。
我因問動止,略述渠所棲。
聞言驚嘆久,隔此如云泥。
我有龍唇琴,愿公為調諧。
彈罷各一杯,賓主花間迷。
再拜再問公,茲去何時回。
有客遠方來,值此秋菊開。
貌古韻更古,人物疑無懷。
與我說竟日,意合無少乖。
我因問動止,略述渠所棲。
聞言驚嘆久,隔此如云泥。
我有龍唇琴,愿公為調諧。
彈罷各一杯,賓主花間迷。
再拜再問公,茲去何時回。
有位客人從遠方到來,恰逢此時秋菊綻放。他容貌古樸,氣韻更顯古雅,仿佛是無懷氏時代的古人。與我暢談一整天,心意相合沒有半點不合。我于是詢問他的生活狀況,他簡單講述了自己的居所。聽他說完我驚嘆許久,我們之間的差距如天上云與地上泥。我有一把龍唇琴,希望您能為我調試彈奏。彈完琴后各自飲一杯酒,賓主都沉醉在花間。我再次下拜詢問,您這一去何時能回?
無懷:無懷氏,傳說中上古帝王,《莊子》載其時代百姓安居,風俗淳樸;
動止:行止、生活狀況;
渠:代詞,他;
云泥:云在天,泥在地,比喻差距懸殊;
龍唇琴:古琴名,此處泛指古琴;
調諧:調試琴弦,彈奏;
迷:沉醉,沉浸于情境中。
此詩為蘇軾貶居惠州(1094-1097)時所作《和陶飲酒十首》之一。蘇軾晚年屢遭貶謫,常以陶淵明為精神偶像,借和陶詩表達超然物外的心境。詩中與古雅客的交往,反映其在貶謫中仍保持對精神契合的追求與生活情趣。
全詩通過與遠方來客的邂逅、交談、琴酒相娛等細節,展現了對古樸純真之風的向往,以及賓主相得的溫馨。語言平淡卻意蘊深厚,體現了蘇軾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豁達與雅致。
穿云落石細湔湔,盡日疑聞弄管弦。
千仞灑來寒碎玉,
春雨正多歸未得,只應流恨更潺湲。
九曲河冰半段來,
嚴霜結出勁風裁。
非時已認蟬飄翼,
殷勤莫礙星槎路,
從看天津弄杼回。
濯水經何日,隨風故有人。
綠衣猶偪畫,丹頂尚迷真。
暗淡云沈古,青蒼蘚剝新。
映襟知惹淚,侵韉想縈塵。
掣曳無由睹,流傳久自珍。
武威應認得,牽挽幾當春。
湘浦波春始北歸,
玉關搖落又南飛。
數聲飄去和秋色,
莫從思婦臺邊過,
未得征人萬里衣。
春陰漠漠覆江城,
南國歸橈趁晚程。
水上驛流初過雨,
便被東風動離思,
楊花千里雪中行。
落日停橈古渡邊,古今蹤跡一蒼然。
平沙盡處云藏樹,
如何不及前賢事,卻謝鱸魚在洛川。
白玉花開綠錦池,風流御史報人知。
看來應是云中墮,
習家秋色堪圖畫,只欠山公倒接z5(接籬)。
依依芳樹拂簷平,
繞竹清流浸骨清。
愛弄綠苔魚自躍,
只此超然長往是,
幾人能遂鑄金成。
滿樹和嬌爛漫紅,
萬枝丹彩灼春融。
何當結作千年實,
將示人間造化工。
澠池城郭半遺基,無限春愁掛落暉。
柳渡風輕花浪綠,
莫道新亭人對泣,異鄉殊代也沾衣。
浪痕龍跡老欹危,流落何時別故枝。
歲月空教苔蘚積,家近滄浪從泛去,碧天消息不參差。
風騷騷,雨涔涔,長洲苑外荒居深。
門外流水流澶漫,尋常倚月復眠花,莫說斜風兼細雨。
應不知天地造化是何物,亦不知榮辱是何主。
吾囷長滿是太平,吾樂不極是天生。
豈憂天下有大憝,又豈復憂朝廷苦弛慢,中官轉縱橫。
李膺勾黨即罹患,可嘆吳城城中人,無人與我交一言。
蓬蒿滿徑塵一榻,況我長懷丈夫志,今來流落滄溟涘。
有時驚事再咨嗟,伯牙海上感滄溟,何似今朝風雨思。
霓結雙旌羽綴裙,
七星壇上拜元君。
精誠有為天應感,
白云鄉路看看到,
好駐流年翊圣文。
翠微云斂日沈空,叫徹青冥怨不窮。
連臂影垂溪色里,猶有北山歸意在,少驚佳樹近房櫳。
露染霜干片片輕,
斜陽照處轉烘明。
和煙飄落九秋色,
一時衰颯無多恨,
看著清風彩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