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白云養恬齋
扁舟去看沃洲梅,
門鎖寒云徑鎖苔。
只待百花都謝了,
清和時節我歸來。
扁舟去看沃洲梅,
門鎖寒云徑鎖苔。
只待百花都謝了,
清和時節我歸來。
我乘著小船去觀賞沃洲的梅花,門扉被寒云籠罩,小路被青苔覆蓋。只等所有的花兒都凋謝,在天氣清和的時節我就回來。
扁舟:小船。
沃洲:地名,今浙江新昌沃洲山,為東晉以來名士隱居之地,以山水勝景著稱。
寒云:寒冷時節陰云。
徑鎖苔:小路被青苔覆蓋,形容人跡罕至。
清和時節:指農歷四月,氣候溫和之時。
此詩或為作者暫離白云養恬齋(可能為隱居居所)時所作。時值寒梅綻放,作者乘舟往沃洲賞梅,見門徑因少人往來而被寒云、青苔籠罩,故寫下此詩,表明待百花凋零、氣候溫和時便歸來的計劃。
詩以“別”為引,通過離時景(寒云、苔徑)與歸期約(清和時節)的對比,展現作者淡然的生活態度。語言簡練,畫面清新,情感含蓄而真摯,體現了文人隱居生活的閑適與從容。
月出天邊水在湖,微瀾倒浸玉浮圖。搴簾欲共嫦娥語,卻恨林間鳥亂呼。
云散金風勁,天開玉宇新。亭亭孤月轉冰輪。光彩破黃昏。清坐翛然韻勝。縹緲太虛真境。不煩風馭與飆輪。平步越昆侖。
掛冠神武猗何人,洗耳松風拂龍鱗。不知有冬漫春夏,了無榮悴空喜嗔。我今何為在塵世,看花對酒長憂貧。長安市兒弄狡獪,變化往往能通神。仙人長爪雙鬢雪,彈指東海三揚塵。嗟哉吾黨二三子,呻吟蛩駏還相親。清晨坐起天氣白,下照萬木濃光新。不須停杯轉爛漫,隱幾一夢山中春。
千里全閩按八州,曾聞三相袞衣游。誰知今代甘盤學,寬盡吾皇南顧憂。家給乞漿皆得酒,年豐賣劍有耕牛。詩歌綠竹為公壽,父子應須并相周。
季鷹高致眾稱賢,此日莼鱸味正鮮。世事無期誰盡得,浮榮勘破祇須憐。筇扶花徑尋詩去,簾捲山齋看雨眠。老我掛冠何日是,送君南望獨凄然。
紛紛塵事日嬰懷,一見南山眼暫開。好是晚云收拾盡,半天蒼翠望中來。
龍麝薰多骨亦香,因經寒食好風光。何人畫得天生態,枕破施朱隔宿妝。
我祖我宗,德厚澤深。于皇繼序,益單厥心。天人協扶,一統有臨。乾坤清夷,振古斯今。
輕易前賢說陸沉,向來憂患豈為深。孔無尤怨真強項,佛出人天是苦心。欲語無騶端可啞,得書遮眼未妨淫。淪胥坐視稽天浸,何用偷生更惜陰。
平沙催曉,野水驚寒,遙岑寸碧煙空。萬里冰霜,一夜換卻西風。晴梢漸無墜葉,撼秋聲、都是梧桐。情正遠,奈吟湘賦楚,近日偏慵。客里依然清事,愛窗深帳暖,戲揀香筒。片霎歸程,無奈夢與心同。空教故林怨鶴,掩閑門、明月山中。春又小,甚梅花、猶自未逢。
春光恰好便分違,一眺園林綠正肥。幽草早關牌印出,浮花遠卸轡銜歸。蛙王踞坐楚歌發,蝶使行成漢騎圍。快入時妝佻闥子,也將絺绤換春衣。
金戈鐵馬氣如虎,愁聽北窗風撼沙。不見白衣且高臥,兩三黃菊義熙花。
手弄雙頭茉莉枝,曲終不覺鬢云欹。佩環響處飛仙過,愿借青鸞一只騎。
園中舊竹千馀個,榮悴新來近若何。愁聞歲晚冰霜厲,尚欠春深雨澤多。有無老宿參禪至,幾見高人載酒過。塵土汩人三二載,佇思歸日蔭婆娑。
晴光轉樹,曉氣分嵐,何人野渡橫舟。斷柳枯蟬,涼意正滿西州。匆匆載花載酒,便無情、也自風流。芳晝短,奈不堪深夜,秉燭來游。誰識山中朝暮,向白云一笑,今古無愁。散發吟商,此興萬里悠悠。清狂未應似我,倚高寒、隔水呼鷗。須待月,許多清、都付與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