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古詩十二首 其六
元鈞運洪爐,晝夜不少停。
萬物更相禪,一氣紛異形。
駒掇出灶下,久竹為青寧。
孰知范氏犧,晚就南畝耕。
至人友造化,逝與一世冥。
善惡故不屑,寵辱何足驚。
元鈞運洪爐,晝夜不少停。
萬物更相禪,一氣紛異形。
駒掇出灶下,久竹為青寧。
孰知范氏犧,晚就南畝耕。
至人友造化,逝與一世冥。
善惡故不屑,寵辱何足驚。
自然的運行如同巨大的熔爐,晝夜不停運轉。萬物交替更迭,元氣變化形成萬千形態。駒掇蟲從灶下生出,老竹化為青寧蟲。誰知道范家曾用作祭祀的牛,最終卻到南邊田地耕作。至人與自然為友,與世俗世界悄然融合。善惡本就不屑計較,寵辱又何足驚異。
元鈞:指天或自然的運行規律。
洪爐:比喻天地造化的熔爐。
禪(shàn):更替,變遷。
一氣:古代哲學概念,指構成萬物的基本物質。
駒掇(jū duō):《莊子·至樂》中提到的蟲名,生于灶下。
青寧:《莊子》中記載的蟲名,由老竹變化而成。
范氏犧:出自《莊子·列御寇》,指范家曾用于祭祀的牛,后廢棄用于耕作。
至人:道家指道德修養極高、與自然合一的人。
冥:暗合,融合。
此詩應為受道家思想影響的詠古詩,可能創作于玄學盛行的魏晉時期。詩人通過自然運行與典故,反映對人生、社會的思考,借萬物變化闡述道家齊物、超脫的思想,表達對精神自由的追求。
詩以自然運行起筆,借萬物更替、蟲獸變化的典故,引出至人超脫世俗的境界,體現道家齊物、無為的哲學思想。語言質樸,哲理深刻,是詠古詩中表達宇宙觀與人生態度的典型之作。
向來翰墨付群兒,直把行藏待主知。風引去帆聲獵獵,手調焦尾意遲遲。遙知夜宿吹藜處,恰是春深造榜時。預恐阿婆愁見我,略須回馬避旌麾。
文士如飛將,終身太數奇。問年丁午壯,卜命甲辰雌。易轍原無那,陳情總見疑。雖蒙濮陽辟,敢負相公知。金屋新人笑,紅塵故劍遺。何年薦綿竹,九日詠江蘺。完璧儻歸趙,明珠終報隨。誰容禰處士,我憶鄭當時。排笮黨人結,機權宦豎持。殊勛尊圣相,大手賦韓碑。忠過劉司戶,情深杜牧之。憐才拌痛哭,感事托微詞。傳僅入《文苑》,生堪為士師。仁心獨活獄,強項自無私。才大難為用,平生未展眉。鵬摶中道滯,獺祭后生嗤。學比南溟富,胸羅太華奇。夢中傳彩筆,意外見深思。頗得風人旨,原非浪子詩。晚成唐格調,深入杜藩籬。事業已如此,家庭更可悲。早孤天不吊,多累母先衰。兼抱安仁痛,還生白老癡。居貧敢言孝,失教不能慈。大鹵窮兇久,天王問罪遲。四方兵振動,萬戶眾流離。故宅懸如磬,長安亂似棋。渠魁才授首,大雨又愆期。衡岳刪文稿,湘濱洗硯池。浮生口嚼蠟,多病鬢添絲。遣興吟桃葉,知音失柳枝。鴛機夢惆悵,蓮府客羅維。系本出元帝,饑當餐紫芝。養生心見性,止念壽齊頤。玉洞清涼地,金爐大藥資。藏修一麟角,莫戀五羊皮。賴有丹青手,寫成鸞鳳姿。心香燒一瓣,清酒咒三卮。欲救江西派,先為劉子儀。寸心無限意,相對自神馳。
客來試與倚欄干,拂拂清香觸鼻端。盡做北人渾不識,不應敢作杏花看。
風波莫謂人心險。當前披揭同肝膽。捧出使君知。銀刀中剖時。枝頭新結果。甘苦猜由我。無計識君心。思儂何許深。
長憶江湖看雨時,插天掛尾玉龍垂。歸來老手今無用,養小魚蝦掘小池。
衡門秋颯絕囂塵,三徑瀟瀟舊隱淪。老去菊萸猶自媚,節臨兄弟轉相親。插花欲滿參軍帽,灑酒慚非處士巾。莫問明年誰更健,陶然一醉臥松筠。
東皇布德育群生,二月仁風遍海城。原上草青堪放馬,墻頭柳綠可藏鶯。一塵不作天如洗,萬景俱新日與明。朝退玉階無個事,杖藜時向小橋行。新詩同和酒同酣,三月才過十又三。紅日騰光遼海上,白云回首大江南。一生心地常攄赤,八品官袍尚著藍。君寵母恩俱未報,幾回興念幾停驂。
南峰煙接北峰陰,樹影迎車暮色沈。夜磬一聲聞梵貝,春潭千尺凈塵心。幻緣結夢何時醒,妙境宜人得契深。山月滿窗清不寐,長吟無復睡魔侵。
東風依步屧,愛此禪房幽。一雨忽秋色,諸天來瞑愁。烏隨托缽下,僧逐鳴鐘收。尚有三車喻,能同信宿留。久客錢依杖,奇探句入囊。未禁陶令酒,聊借遠公房。辱為藏鉤忍,機堪坐隱忘。禪心醉頗見,倘恕野夫狂。
春光九十過荼蘼,桃李陰陰又一時。天意未諳人事惜,東風開落任繁枝。并閭撩亂衰翁思,大樹飄零壯士懷。夢底疏鐘起何處,夜深鸧語度空齋。
同持使節出都城,萬里風云壯此行。天為書生開異境,帝從郎署起群英。島夷慕化爭相附,胡馬當秋靜不鳴。休道遠來探勝跡,籌邊樓筑朔方平。
封鎖煙嘗衛,飛揚露可陪。厚將平地塹,高欲峻堂陔。
世事從來亦偶然,何妨濁酒且中賢。諸天入定憑誰問,五色迷人自古傳。謝客堂中勞夢草,謫仙市上且開船。飛鳴款作三年計,好在秋花晚更鮮。
雨鷇鳳胎燕雀忙,隔溪村鎖棗花香。田家此際尤辛苦,禾正開鋤麥又黃。
三月田家春意濃,銀鋤競落展旗紅。何如投筆務農去,老至耕桑事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