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職方瀾石梁君擢憲副之廣右詩
平生瀾石子
表表冠時賢
衣葛深懷玉
成蹊以不言
瀾心不足清
石膽不足墜
持此清堅操
本兵空諸邊
遙邊尚折沖
況理憲臺前
平生瀾石子
表表冠時賢
衣葛深懷玉
成蹊以不言
瀾心不足清
石膽不足墜
持此清堅操
本兵空諸邊
遙邊尚折沖
況理憲臺前
平生所識的瀾石子,才華出眾冠絕當代賢才。身著葛衣卻心懷美玉般的品德,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般謙遜。波瀾般的內心比清水更澄明,磐石般的意志比墜石更堅定。秉持這清廉堅貞的操守,主管軍事時使邊疆安寧。遙遠邊疆都能克敵制勝,何況治理憲臺要職呢。
表表:卓越、出眾的樣子。
冠時賢:超過當代的賢能之士。
衣葛:穿著葛布制成的衣服,指代樸素的穿著。
成蹊以不言:化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李將軍列傳》),喻指品德高尚者無需自夸,自然受到推崇。
瀾心:如波瀾般純凈的內心。
石膽:如磐石般堅定的意志。
本兵:主管軍事,此處指梁君此前的職方(兵部屬官)職務。
折沖:指克敵制勝,原指擊退敵方戰車。
憲臺:明代按察使司的別稱,憲副即按察副使。
此詩為贈別之作,當創作于明代梁君(號瀾石)由職方(兵部屬官)擢升廣西按察副使(憲副)時。詩人通過贈詩,既贊譽其品德才能,亦寄望其赴任后有所作為。
全詩以“清”“堅”為核心,從品德、才能、功績多角度刻畫梁君形象,既展現其賢能,又暗含對其赴任廣西治理地方的信心,是明代贈官詩中典型的推崇賢才之作。
桃源憶故人來少。獨占洞天清曉。追想從前失笑。謾惹閑縈惱。琴書活計端然好。一曲山堂了了。保護胎仙常少。永永依黃老。
春禽得意千般語,澗草無名百種香。
大真元,超法界。鍛煉精華,歷劫常不壞。七朵金蓮神通大。普度群迷,同赴蟠桃會。紫金丹,白玉塊。處處圓明,朗朗常現在。一派清流通方外。遍體陽神,出入誰能賽。
寶劍重磨光色顯,圓明正照無邊。月華皓皓鎖蟾天。一輪含弘處,松檜幾居仙。滿目玉塵風舞動,銀峰鋪翠云軒。鶴來先報玉皇宣。跨鸞歸去也,拂袖朝天。
玉爐中,燒丹藥。鍛煉三成,最上真個妙。海底龜蛇勤收捉。納在壺中,煉就圓明覺。照無邊,光灼灼。順手拈來,直下長生勺。功行十分憑戒約。一對芒鞋,穿上踏云腳。
七返*砂返本,丹須日用烹煎。坤宮藥物采歸乾。黑虎赤龍相見。泰否調和得一,中庸三五還元。靈光射透九重天。靜處當峰月現。
大參同,人難會。點開圓明,照覺迷天睡。舉動施為明與昧。乾里丹元,休把真空背。坤中藥,方以類。采得將來,付與丁公配。合就一丸先天味。食了登仙,鶴駕游方外。
綸扉重入幾星霜,此地相傳有病坊。 中使頻來催擬旨,門官隨到報升堂。 虛言政事歸三府,但見文書列兩房。 晝漏已沉初下直,看移日影下宮墻。
魂來湘水感須眉,故國云山峴首祠。半世巴夔猶是客,一生稷契但存詩。
干戈收骨知何處?歲月亡胡未有期。悲憤紛紛稱嫡嗣,七歌痛癢幾人知。
寶髻偏宜宮樣,蓮臉嫩,體紅香。眉黛不須張敞畫,天教入鬢長。 莫倚傾國貌,嫁取個,有情郎。彼此當年少,莫負好時光。
未必新吾異故吾,一年贏得幾莖須。長恩已卻年來祭,如愿難應世上呼。
宿債久逋門不閉,余囊可數酒還沽。瘦妻莫問新春甑,且待明朝判有無。
但乞微陰趁旅程,出門更喜晚來晴。不多斜日依山下,無數寒松送客行。
碌碡草枯平野靜,陂塘潦盡小舠輕。昨宵風雨蘭江夢,心跡虛堂感濯纓。
白楊團夕陰,日收忽見火。 飄燐逐人衣,但行不可坐。 世間惟二美,豪杰與婀娜。 堂堂百年駛,累累一土裹。 無限未來人,或有當初我。 何不去學仙,微塵乃輕墮。
時移物換,春色今過半。天未老,情難變。壺中風月好,鏡里韶光賤。
還讀易,韋編已破書千卷。
修褉歸來晏。帽壓飛花亂。堪一笑,毋多嘆。肯將軒冕志,改卻煙霞愿。
俄頃事,等閑看得都如幻。
荷花含笑調薰風。兩情著意尤濃。水精欄檻四玲瓏。照見妝容。 醉里偷開盞面,曉來暗坼香風。不知何事苦匆匆。飄落殘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