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二首 其二
艤船清潁岸,
岸豁見高原。
桑柘寒煙路,
牛羊落日村。
扣舷魚艇集,
爭食渚鳧喧。
去去風波事,
逢人未易言。
艤船清潁岸,
岸豁見高原。
桑柘寒煙路,
牛羊落日村。
扣舷魚艇集,
爭食渚鳧喧。
去去風波事,
逢人未易言。
將船停靠在清澈的潁水岸邊,河岸開闊處可見平坦的高原。桑樹柘樹間寒煙籠罩的小路,牛羊漫步在落日映照的村莊。敲著船舷呼喚,漁艇紛紛聚集;水鳥爭食,在洲渚上喧鬧不已。即將遠去經歷風波的往事,遇到人也難以輕易訴說。
艤船:停船靠岸。艤,船靠岸。
清潁:指清澈的潁水(淮河支流,流經今安徽、河南)。
桑柘(zhè):桑樹與柘樹,均為落葉喬木,葉可飼蠶。
渚鳧(zhǔ fú):洲渚上的野鴨。渚,水中的小塊陸地;鳧,野鴨。
去去:越去越遠,此處指旅途不斷前行。
風波事:喻指人生中的波折、艱險經歷。
此詩或作于詩人旅途之中(具體作者未明,若為歐陽修,則可能與貶謫或外放經歷相關)。潁水流域為宋時中原至江淮的交通要道,詩人行船至此,見岸闊景明、村野生機,卻因漂泊之苦觸發心事,寫下此作。
全詩通過旅途所見的鄉野暮景,由景及情,前六句以白描手法描繪寧靜與喧鬧交織的自然與人居畫面,后兩句陡轉,直抒漂泊中難以言說的孤寂,體現了宋詩“即事生情”的特色。
素面已云妖,更著花鈿飾。臉橫一寸波,浸破吳王國。
悶見有人尋,移庵更入深。落花流澗水,明月照松林。 醉勸頭陀酒,閑教孺子吟。身同云外鶴,斷得世塵侵。 冥心棲太室,散發浸流泉。采柏時逢麝,看云忽見仙。 夏狂沖雨戲,春醉戴花眠。絕頂登云望,東都一點煙。 不求朝野知,臥見歲華移。采藥歸侵夜,聽松飯過時。 荷竿尋水釣,背局上巖棋。祭廟人來說,中原正亂離。
因賣丹砂下白云,鹿裘惟惹九衢塵。 不如將耳入山去,萬是千非愁殺人。
帆力劈開滄海浪,馬蹄踏破亂山青。 浮名浮利過于酒,醉得人心死不醒。
東風去了秦樓畔。一川煙草無人管。芳樹雨初晴。黃鸝三兩聲。 海棠花已謝。春事無多也。只有牡丹時。知他歸不歸。
春事恰平分,南極夜來星瑞。聞道都曹初度,擁萬紅千翠。長才杰出應時須,一郡賴綱紀。看即詔還入覲,上鴛行班里。
倚空絕壁。直下江千尺。天際兩蛾凝黛,愁與恨、幾時極。暮潮風正急。酒醒聞塞笛。試問謫仙何處,青山外,遠煙碧。
吳山青處,恨長安路斷,黃塵如霧。荊楚西來行塹遠,北過淮堧嚴扈。九塞貔貅,三關虎豹,空作陪京固。天高難叫,若為得訴忠語。 追念江左英雄,中興事業,枉被奸臣誤。不見翠華移蹕處,枉負吾皇神武。擊楫憑誰,問籌無計,何日寬優顧,倚筇長嘆,滿懷清淚如雨。
地僻塵埃少,幽居一院清。 自題花色號,暗記樹根莖。 竹撼蕭疏影,松搖淅瀝聲。 也知園輔和,隨分適閑情。
簾幕祥風動玉鉤。鳳簫聲徹瑞煙浮。蕭郎玉女來相會,今日齊眉醉玉樓。同富貴、共風流。一封花誥一封侯。更須有子腰金斗,鏡里雙鸞到白頭。
夜來微雨曉來風,春色都歸悵望中, 楊柳帶煙嚬細綠,牡丹和露泣殘紅。 嬌鶯繞樹聲初老,野草連門路近通。 韶景欲留留不住,西園悶殺雪髯翁。
蘼蕪春思遠。采芳馨愁貽,黛痕深斂。薄命憐花,倚東風羅袖,淚珠偷泫。瞑入西園,容易又、林禽聲變。那得相思,付與青蘋,自隨蓬轉。 惆悵羅衾捫遍。便夢隔歡期,舊恩還戀。芳意回環,認鴛機錦字,斷腸緘怨。縷縷絲絲,拚裊盡、香心殘篆。漫想歌翻璧月,臨春夜滿。
春樹噪昏鴉,春城咽暮笳。正紛紛、紅雨迷花。都是東風來往路。
恁回首,便天涯。
簾幕幾重遮,深深燕子家。莫思量、舊日繁華。紙醉金迷誰會得。
已春色,一分差。
風露高寒,蛩螀怨抑,夜闌人倚燈篝。暗塵驚落,何處發清謳。
已是潘郎老去,青衫在、鬢減花羞。十年恨,無端棖觸,腸斷舊風流。
風流彈指處,畫中人遠,夢里春柔。料記曲當時,紅豆還留。
倩取窺簾淡月,悲歡事、一例全句。霜華重,丁丁漏水,銀箭咽潛虬。
一夕還家醉,開戶起相迎。為郎引裾相庇,低首略潛形。情深無隱。欲郎乘間起佳兵。 授青萍。茫然撫歡,不忍欺心。爾能負心于彼,于我必無情。熟視花鈿不足,剛腸終不能平。假手迎天意,一揮霜刃。窗間粉頸斷瑤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