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五日同曾惟馨鄭世迪諸君游三山寺觀白鷺洲
公馀靜扃戶,倏忽已春暮。生意尚可觀,諸子扣門告。
肩輿遵江曲,軋軋向何處?三山在天外,以遠人莫到。
如彼幽深士,不入俗眼妒。雞鳴迅宵征,近午起風霧。
將天秘神景,誡此淺士露。幽閤臨長江,中洲蹇獨步。
吾欲觀逝川,于此巢云構。
公馀靜扃戶,倏忽已春暮。生意尚可觀,諸子扣門告。
肩輿遵江曲,軋軋向何處?三山在天外,以遠人莫到。
如彼幽深士,不入俗眼妒。雞鳴迅宵征,近午起風霧。
將天秘神景,誡此淺士露。幽閤臨長江,中洲蹇獨步。
吾欲觀逝川,于此巢云構。
公務之余閉門靜處,轉眼間已到春末。生機依然值得觀賞,朋友們敲門相告。乘轎沿江邊曲折而行,軋軋聲中不知去向?三山遠在天邊之外,因偏遠無人能到。如同那隱逸的高士,不被世俗眼光妒忌。雞鳴時便連夜出發,接近中午起了風霧。上天要秘藏神奇景色,不讓淺薄之人窺見。幽靜的樓閣面臨長江,在白鷺洲上獨自漫步。我想在此觀看流水,于此構建云間居所。
扃戶:關閉門戶。
倏忽:忽然,快速。
生意:生機,自然的生命力。
肩輿:轎子,此處指乘轎出行。
軋軋:象聲詞,形容轎子行走時的聲音。
三山:指三山寺所在的山,代指偏遠幽邃的勝境。
幽深士:隱逸的高士。
宵征:夜間出行。
幽閤:幽靜的樓閣。
蹇:緩慢、從容。
逝川:流逝的河水,典出《論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巢云構:構建如在云中的居所,指建造隱居之處。
此詩創作于春季三月五日,詩人公務閑暇時,與友人曾惟馨、鄭世迪等同游三山寺、觀白鷺洲。當時詩人或任職地方,公務之余與友尋訪幽境,借自然之景抒發對隱逸生活的向往。
全詩記錄了春日與友同游三山寺、觀白鷺洲的過程,通過途中見聞與觀景感受,展現自然之幽與隱逸之趣,語言質樸,意境深遠,是一首表達對自然熱愛與超脫世俗情懷的山水紀游詩。
芰荷香外一聲蟬。風撼瑯玕驚晝眠。刻燭題詩花滿箋。小神仙。對倚闌干月正圓。晚妝新試碧衫涼。金鴨猶殘昨夜香。柳際風來月滿廊。一雙雙。人對鴛鴦浴小塘。輕羅團扇掩微羞。酒滿玻璃花滿頭。小板齊聲唱石州。月如鉤。一寸橫波入鬢流。林花著雨褪胭脂。葉底雙桃結子遲。對鏡憑郎略皺眉。笑微微。燕子羞人必懶歸。玉簫風外一聲清。粉面嬋娟月對明。紫府樓臺夜不扃。羽衣輕。穩駕雙鸞謁帝庭。
甌越山無盡,江湖客未歸。北風吹雪冷,南雁貼云飛。斷路迷行跡,驚湍濺衲衣。本來無住著,何事卻依依。
當時倉卒倚鴻籌,清白堪封萬戶侯。陵谷已非家世遠,畫橋依舊水東流。
古章乘一障,不過提千兵。今握數萬眾,獨自制名城。諸將俯聽命,莫敢輒吐聲。堂下選騕裊,帳中圖崢嶸。山川在目中,虜寇來必平。誰人識謝艾,只是一書生。
春風有分到兒家,也插花枝表歲華。但得作嬪君子室,隨宜妝遣不須奢。
碧塵縷縷暗香溝,湘簟空床螢火流。梧葉一窗眠未得,月明秋水聽《涼州》。
王香入夢掌珠呈,高燭薇垣徹夜明。冰鑒獨懸君自信,當筵不必試啼聲。
后網初沉前網起,夫婦生來業淘水。忽驚網重力難牽,打得長魚滿船喜。不教持賣去南津,且向江頭祭水神。愿得年年神作主,無事全家臥煙雨。不論城中魚貴賤,換得酒歸儂不怨。
嬋娟選御自良家,十載偏憐系臂紗。霞織薄衾吳綺冷,雪裁輕帶越綾賒。恨隨流水漂紅葉,憂寄英云灑白華。不是閼氏秋塞苦,啼痕猶復點琵琶。
溪山云月古今同,長老何曾異別峰。突屼倚空青嶂外,崢嶸無路碧煙重。石影自臨松頂月,江聲只接下方鐘。亭亭曉夕惟瞻仰,舉目群巒未易從。
莫向兒時憶歲華。雞鳴枕上病相加。每經舊宅怕停車。紫陌荒涼堆敗葉,宮門蕭索落槐花。不知今是阿誰家。草市梢頭柳絮飛。柳莊深處杏花稀。東風古寺伴余暉。燕子不來禪院靜,鷓鴣初到篆煙微。碧苔石磴雨霏霏。
易結連環易解仇,蠻箋緘恨覆妝樓。七年獨處真凄絕,一慟青春鏡里秋。
簫鼓聲中歲律新,負疴高臥草為茵。床頭稚子還扶我,屋角梅花似笑人。少接親朋疏禮貌,久淹塵土晦稽神。年年病枕憑誰向,是藥無功是命屯。
幸未緇塵染素衣,歸來既避北山移。田園有味閒方覺,道路多岐晚始知。栗里新銜五柳傳,花蹊舊業四松詩。少游款段猶嫌累,到處風塵藤一枝。
懷清臺倚海天遙,臺上風吹宿瘴消。云漢章回聯北極,山川光被表南條。寧無鄉里評如史,信有閨門禮似朝。白發賢孫拜恩地,貞魂應亦望層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