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梁尚書生辰 其三
上苑春光一夜回,
和羹消息報江梅。
促裝舊事追曹相,
折桂新榮付老萊。
千里頌聲形鼓吹,
萬家和氣入樽罍。
明年此日趨黃閣,
待看傳宣押賜來。
上苑春光一夜回,
和羹消息報江梅。
促裝舊事追曹相,
折桂新榮付老萊。
千里頌聲形鼓吹,
萬家和氣入樽罍。
明年此日趨黃閣,
待看傳宣押賜來。
皇家園林的春光仿佛一夜之間悄然歸來,江梅綻放報來如和羹般調和天下的喜訊。整理行裝的往事可追比漢代賢相曹參,折桂的新榮如今交付給德高望重的您。千里之外的頌贊之聲融入鼓吹樂中,萬家的和樂氣息飄入酒樽之間。明年此時您將步入宰相官署,靜候看那傳旨宣召、欽賜恩賞的榮耀到來。
上苑:皇家園林,此處借指朝廷所在之地。
和羹:典出《尚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原指用鹽梅調和湯羹,后喻指宰相輔佐君王、調和天下。
促裝:整理行裝,指急于赴任或辦事。
曹相:漢代名相曹參,此處喻指梁尚書有賢相之才。
折桂:比喻獲得榮耀或高位,源于“蟾宮折桂”的典故。
老萊:指老萊子,春秋隱士,此處借指梁尚書德高望重。
鼓吹:古代樂器合奏,此處代指頌揚的樂聲。
樽罍(zūn léi):盛酒的器具,代指宴飲。
黃閣:漢代丞相聽事閣,后泛指宰相官署。
傳宣押賜:指皇帝宣旨并親自監督賞賜,為極高的恩榮。
此詩為梁尚書生辰祝壽而作,具體創作時間與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結合內容推測,當是梁尚書在任期間,作者通過描繪春光報喜、引用賢相典故等,表達對其政績的肯定及未來晉升宰輔的祝愿,反映了宋代官場祝壽詩“頌德寄望”的典型特點。
全詩為祝壽詩典范,以“春光報喜”起興,借“和羹”“曹相”等典故頌其才德,以“千里頌聲”“萬家和氣”贊其治績,末句“趨黃閣”“押賜來”寄寓榮升之愿。結構嚴謹,用典貼切,語言雍容,充分體現了宋代文人祝壽詩的藝術特色。
斷虹遠飲橫江水,萬山紫翠斜陽里。 系馬短亭西,丹楓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鴻去。 又是月黃昏,寒燈人閉門。
吳姬壓酒浮紅蟻。少年未飲心先醉。駐馬綠陽陰。酒樓三月春。相看成一笑。遺恨知多少。回首欲魂銷。長橋連斷橋。
柳浪搖晴沼,荷風度晚檐。碧天如水印新蟾。一罅清光斜露、玉纖纖。 寶鏡微開匣,金鉤半押簾。西樓今夜有人忺。應傍妝臺低照、畫眉尖。
經年不見書來,后期杳杳從誰問。柳英蠟小,柳枝金嫩,艷陽春近。羅幕風柔,泛紅泛綠,連朝花信。念平生多少,情條恨葉,鎮長使、芳心困。 可是風流薄命。鏡臺前、蓬松蟬鬢。茜桃凝粉,薰蘭漲膩,翠愁紅損。從使歸來,燈前月下,恐難相認。卷重簾憔悴,殘妝淚洗,把羅襟揾。
潮平風穩,行色催津鼓。回首望重城,但滿眼、紅云紫霧。分香解佩,空記小樓東,銀燭暗,繡簾垂,昵昵憑肩語。關山千里,垂柳河橋路。燕子又歸來,但惹得、滿身花雨。彩箋不寄,蘭夢更無憑,燈影下,月明中,魂斷金釵股。
經年不見書來,後期杳杳從誰問。柳英蠟小,柳枝金嫩,艷陽春近。羅幕風柔,泛紅浮綠,連朝花信。念平生多少,情條恨葉,鎮長使、芳心困。可是風流薄命。鏡臺前、松松蟬鬢。茜桃凝粉,薰蘭漲膩,翠愁紅損。縱使歸來,燈前月下,恐難相認。卷重簾憔悴,殘妝淚洗,把羅襟搵。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渺然 一作:悄然) 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
東洛幽閑日暮春,邀歡多是白頭賓。官班朱紫多相似, 年紀高低次第勻。聯句每言松竹意,停杯多說古今人。 更無外事來心肺,空有清虛入思神。醉舞兩回迎勸酒, 狂歌一曲會娛身。今朝何事偏情重,同作明時列任臣。
絲絲楊柳鶯聲近。晚風吹過秋千影。寒色一簾輕。燈殘夢不成。 耳邊消息在。笑指花梢待。又是不歸來。滿庭花自開。
天涯除館憶江梅。幾枝開?使南來。還帶余杭、春信到燕臺。準擬寒英聊慰遠,隔山水,應銷落,赴訴誰? 空恁遐想笑摘蕊。斷回腸,思故里。漫彈綠綺。引三弄、不覺魂飛。更聽胡笳、哀怨淚沾衣。亂插繁花須異日,待孤諷,怕東風,一夜吹。
去年湖上雪欺梅。片云開。月飛來雪月光中、無處認樓臺。今歲梅開依舊雪,人如月,對花笑,還有誰。 一枝兩枝三四蕊。想西湖,今帝里。彩箋爛綺。孤山外、目斷云飛。坐久花寒、香露濕人衣。誰作叫云橫短玉,三弄徹,對東風,和淚吹。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江南春盡離腸斷,蘋滿汀洲人未歸。
春色將闌,鶯聲漸老,紅英落盡青梅小。畫堂人靜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裊。 密約沉沉,離情杳杳,菱花塵滿慵將照。倚樓無語欲銷魂,長空黯淡連芳草。
渾如冷蝶宿花房,擁抱檀心憶舊香。 開到寒梢獨可愛,此般必是漢宮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