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復齊云甘泉舊名
齊云有甘泉,
似為甘泉設。
此泉有本源,
迸出山石裂。
維甘雋不壞,
維泉流不竭。
不竭與有本,
問我如何說?
安得挽此泉,
盡救天下渴。
齊云有甘泉,
似為甘泉設。
此泉有本源,
迸出山石裂。
維甘雋不壞,
維泉流不竭。
不竭與有本,
問我如何說?
安得挽此泉,
盡救天下渴。
齊云山上有甘甜的泉水,仿佛是為這甘泉而存在。這泉水有源頭,從裂開的山石中噴涌而出。甘甜美好不會消失,泉水流淌不會枯竭。不枯竭與有源頭,要我如何來訴說?怎樣才能引動這泉水,拯救天下所有干渴的人。
齊云:可能指齊云山,或泛指有云氣繚繞的山。
甘泉:甜美的泉水。
本源:指泉水的源頭。
迸出:噴涌而出。
雋(jùn):通“俊”,美好。
安得:如何能夠,表愿望。
推測詩人或于游覽齊云山時見甘泉,因泉之清甘、不竭而感其“有本”之德,由自然之泉聯想到天下蒼生之“渴”,遂題詩抒懷。具體創作時間、地點無明確記載,當與詩人關注民生、推崇本源的思想相關。
全詩以“甘泉”為引,從自然之泉寫到濟世之心,既贊泉水“有本不竭”的特質,更借泉喻志,表達拯救天下的宏大志愿。語言平實而內涵深刻,體現詩人由物及人的思考與擔當。
十載金門隱歲星,故園歸去為趨庭。武夷山色休相訝,不染風塵兩鬢青。憐君萬里入滄洲,天際孤帆水上浮。別后相思無處寄,鴻聲不到海南頭。零落心期世路難,河梁斗酒為誰歡。不知十二街頭月,今夜君從何處看。別恨歸心總不支,薊門煙雨送行時。離人莫折官橋柳,為我留將一兩枝。
九龍山人已仙去,空有靈跡留人間。到處若無鬼神護,云氣何以時往還。鐵網珊瑚就老時,龍宮未暇拾高枝。若教王愷當時有,驚殺齊奴未可知。
滿徑煙云,一天暝色。含愁獨傍湖山立。也應有淚灑風前,湘江舊恨空陳跡。翠袖寒生,苔陰露濕。闌干幾曲玲瓏碧。疏枝倚遍總無言,此時心緒無人識。
三秋猶解強顏紅,絕好清晨風露中。不許涉江人錯認,凌波著土兩家風。
追隨處,點綴出心裁。畫障秋圍噴水菊,苔盆寒護折枝梅。長得玩芳菲。
雁唳長空夜不眠,屋梁月色照君前。一門風義高千古,生計經營到十全。境隔河山終聚首,交聯幾席況同年。嚶鳴求友聲相應,寄爾懷人賦一篇。
士安逾弱冠,落魄未修飾。一朝因感激,志學忘寢食。著書窮天人,辭聘守玄默。薄葬信昭儉,可為將來則。
古簾煙雨過梅黃。又坐秋鄉。夢痕綠滿西風樹,未花開、先斷人腸。記向蕊宮親折,姓名濕了天香。翠陰樓閣澹金裝。小麝吹涼。玉娘偷得瀟瀟譜,染吳絲、彈作清商。一霎牽情主袖,幾回消淚鈿筐。
炯炯鄉心照夜長,疏羅蕭屑換深涼。孤燈風影隨官柝,萬葦秋聲上女墻。篷背濕云黃作雨,柳梢殘月白欺霜。扁舟酒思荒寒甚,鏟盡新愁佐一觴。
兄昔守清江,弟亦官白下。檄書幾經過,鈴閤奉閒暇。
忽墮南滇月四圓,蠻花犵鳥劇堪憐。恰才去國一千里,已勝投荒十九年。勵治正羞張趙酷,安危未信孔桑賢。平生結習狂游在,北固西湖訂夙緣。
剡竹紉絲匠意深,泠然終日自成音。吾君方急民財阜,好助薰風入舜琴。
莫管流年一擲梭,花前對酒且高歌。命中若有終須有,到底無時不奈何。
何必癡聾作阿翁,君今更達四門聰。重看西土勞郇伯,卻向東鄰借寇公。前度去思尋舊雨,故人來惠比清風。昨朝封柬勤郵使,竟與催官符箓同。
浮生能幾別,相見又相違。就李帆頻去,平湖棹獨歸。林秋楓樹引,江晚荻花飛。倘念還山客,無令雁字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