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牛圖三首代作 其二
牛背雖安隱,田家亦苦辛。紛紛城市客,誰念牧牛人。
牛背雖安隱,田家亦苦辛。紛紛城市客,誰念牧牛人。
斷石真奇放,飛仙定有無。
野花開白芨,斜日下烏奴。
雨霽嵐光合,崖傾閣勢孤。
利州風力勁,何處覓村酤。
明月東西十度圓,
苶如流水到門前。
青山黃土人多少,
鐙火笙歌似去年。
蒼生望已久,先生方盛年。
文章與道俱,此語寧不然。
從來歐曾才,實行皆大賢。
其文資黼黻,典誥世所傳。
道行藉康濟,遂以銘旂旃。
苑也托后進,館閣幸周旋。
藉湜走且僵,敢比秦黃肩。
牽牛織七襄,云錦星弧懸。
金石長不磨,千載疇能諼。
未教落素混冰池,且看輕黃綴雪枝。越使可因千里致,春風元自未曾知。
恐是凝酥染得黃,月中清露滴來香。定知何遜牽詩興,借與穿簾一點光。
上林初就詔群臣,紫蒂同心各自新。誰見小園深雪里,破春一萼更驚人。
詩報蠟梅開最先,小奩分寄雪中妍。水村映竹家家有,天漢橋邊絕可憐。
去年不見蠟梅開,準擬新年恰恰來。芳菲意淺姿容淡,憶得素兒如此梅。
路轉獅崖迥,猶傳十八紆。
分岐愁犖確,叢灌見蕭疏。
虬干遙相瞰,猿居不可呼。
箯輿靈隱夢,容易憶秋湖。
我誦千濤噴雪詩,急提筆去寫僧扉。
碧蘆陰處評文坐,黃菊花時載酒隨。
老丈為兒親送藥,衰翁賴子少呼醫。
最是秦中葬枯骨,不須銘墓只鐫肌。
仙客青牛早度關,回車即入侍天顏。
登龍尚憶聞三昧,窺豹空慚見一斑。
云鎖傅巖看雨作,春留葛井有丹還。
江湖萬里頻翹首,山斗應從夢里攀。
俠也愚而已,奚稱忠與剛。
未能安社稷,自合竄炎荒。
國以民為本,仁當生不傷。
君其明辨此,萬里在飛翔。
沿河新草綠堪挑。絲柳漸開條。六鰲海上凌風至,獻明珠、火樹蟠桃。十里朱闌畫閣,滿天月壁星軺。
太平樂事慶清朝。結伴走天橋。鈿車游馬笙歌隊,望青簾、春酒新燒。紅燭緣街引路,浮圓到處元宵。
華堂春暖設春筵。燈彩月華天。上元南極開芳宴,宴群仙、香裊云盤。彩服庭前兒女,貂裘門下衣冠。
春王寶箓注延年。松柏蔭常圓。喜君與我生同歲,祝三多、樂勝從前。好景何如今夕,新詩載入蕓編。
捲起一簾清景。孤影。
小膽怯空庭。
亂竹蕭蕭響畫屏。聽么聽。聽么聽。
野處經時懶入關,放教野蔓向窗蟠。
豈無求仲住鄰曲,僅有惠連來夢間。
架上書聊揩老眼,墓前誓已白慈顏。
山靈未可相嘲戲,猶勝周颙去不還。
造物憑虛鑿此洼,山遙岸渺廓無涯。
團銀界玉煙橫漈,潑靛搖紅日射沙。
眼底澄清身入鏡,胸中灑落艦飛花。
分明絕景人難識,枉羨張騫泛月槎。
銀燭秋堂獨聽心,
隔簾誰報雨沉沉?
明朝不許沿溪賞,
已沒溪橋一尺深。
楊柳中間一草亭,石橋流水帶回汀。日含細霧明丹閣,雨逐涼風入翠欞。萍底霞翻魚漾鬣,竹間雪墮鶴梳翎。樓臺北渚催殘景,烽火西山隱落星。
公子幽居湖水西,葦籬莎徑踏春泥。門前車馬有誰到,池上犁鋤還自攜。當檻柳枝垂葉短,出畦瓜蔓引花齊。幾時載酒從棲隱,日坐林陰聽鳥啼。
牧笛無心倚玉簫,
青簾得意遠蘭橈。
生憎殺景張功甫,
浪與移栽向六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