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德安張都憲瓚
黃鶴磯頭醉別筵,
別來云樹兩茫然。
才聞奏對趨三殿,
忽訝音容隔九泉。
衰草晚煙平寇壘,
長堤春水餉兵船。
欲尋斧屋涢川曲,
鼓子花殘落照邊。
黃鶴磯頭醉別筵,
別來云樹兩茫然。
才聞奏對趨三殿,
忽訝音容隔九泉。
衰草晚煙平寇壘,
長堤春水餉兵船。
欲尋斧屋涢川曲,
鼓子花殘落照邊。
在黃鶴磯頭共飲離別的醉宴,分別后云遮樹掩只覺一片茫然。剛聽說你入朝在三殿奏對,卻突然驚聞你已魂歸九泉。衰草與晚煙籠罩著平定的敵壘,長堤邊春水浩蕩運送軍糧的船。想前往涢水彎曲處尋找你的舊居,鼓子花已殘敗在落日照耀的那邊。
黃鶴磯:黃鶴山的石磯,位于今湖北武漢,因黃鶴樓聞名。
三殿:代指朝廷宮殿,此處指皇帝召見大臣奏對之處。
九泉:地下,指人死后的居所。
平寇壘:平定賊寇后的營壘,暗示逝者生前參與平亂。
餉兵船:運送軍糧的船只,餉指供給軍糧。
涢川曲:涢水彎曲處,涢水為湖北境內河流,德安(今安陸)位于其流域。
鼓子花:即旋花,一種野花,此處烘托暮春或初夏的蒼涼氛圍。
張都憲瓚(德安人,都御史)去世后,詩人追憶與其在黃鶴磯的別宴,驚聞其驟逝,追思其生前平寇、餉兵等功績,并前往涢水故地尋舊,感懷物是人非,遂作此挽詩以寄哀思。
此詩為挽張都憲瓚而作,通過別宴回憶、噩耗驚聞、功績追述、故地尋舊四場景,立體刻畫逝者形象,既贊其勛績,又抒哀痛之情,結構嚴謹,情感真摯,是明代挽詩中的典型之作。
朱簾旦初卷,綺機朝未織。玉匣開鑒影,寶臺臨凈飾。對影獨含笑,看花時轉側。聊為出繭眉,試染夭桃色。羽釵如可間,金鈿畏相逼。蕩子行未歸,啼妝坐沾臆。
匹馬出長安,山川路渺漫。候人催赴幕,先達笑彈冠。拙宦羈微祿,非才免素餐。公馀仍野服,不省是何官。
南海大夫歐,泉州處士尤。泥中雙綠鬢,詩伴兩蒼頭。況復簫能引,如聞鳳下樓。主人調笑刻,那得客邊愁。
嵯峨幽谷山,寂寞彭澤令。絕境空自奇,高標岌相映。
種竹無時亦漫談,厭乾惡濕竟誰堪。貞元兩字生生本,何事山人不解參。
離家歲將暮,歸路雨初晴。水闊空江冷,風高落葉輕。錦囊傾內史,白璧報雙成。好試千金馬,清霜白草平。
清涼山中冷難宅,中有靈淵人莫測。劃開神秘奉常君,萬丈寒泉貯穹壁。田家要雨隨即雨,豈識潛珍在中止。霏微不絕自成霖,萬古禾頭不生耳。
玉闌干外木犀開,應是西風昨夜來。宮女不知清露重,折花偷插鳳凰釵。
讀易才通遁五爻,興來觀物出林坳。斷槎過雨蒸成菌,矮屋依藤合作巢。十里水云無路入,半空鐘磬有人敲。舊游回首天壤甚,不用馳書報絕交。
巖際杞荊滿,艱阻獨遲來。溶溶表立云上,閶闔叫難開。眼底千年城郭,恰值滄江改道,浩浩失樓臺。山木自相寇,遠響一何哀。淩絕頂,俯深壑,佇蒼苔。敢辭輕命,我輩豈值一錢哉。上有藏書之窟,下有蟄龍之穴,求索與誰偕。白日忽西匿,中路復徘徊。
別酒難禁過百卮,醉依禪榻鬢絲絲。空堂入夜蛩爭沸,垣竹低階月自移。直以可行求可止,須知同是故同非。江湖一夢堅難破,未擬何時此拂衣。
連朝檐溜幾曾乾。韶華一似衰顏。牡丹開盡木香殘。憶家山,愁倚危闌。
平生心性樂疏慵,多病追歡興亦空。睡起不知春巳老,一簾紅雨杏花風。
心事俱已休,名山尚留蹤。芳湖清且淺,曾照漢時容。
槐市聲名早,儒林行藝尊。麟經無絕學,烏府有危言。半歲甘泉橐,頻年刺史幡。凄涼道山舊,今日幾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