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雁門關作 其二
雄關樓閣勢翚飛,獨倚危闌送夕暉。
萬里山河歸管鑰,三邊將校屬旌麾。
鸊鵜泉竭邊兵困,苜蓿煙消塞馬肥。
薄暮轅門笳鼓競,前驅擒得薁鞬歸。
雄關樓閣勢翚飛,獨倚危闌送夕暉。
萬里山河歸管鑰,三邊將校屬旌麾。
鸊鵜泉竭邊兵困,苜蓿煙消塞馬肥。
薄暮轅門笳鼓競,前驅擒得薁鞬歸。
雄偉的雁門關樓閣氣勢如鳥展翼高翔,我獨自倚靠高欄目送西沉的夕陽。萬里山河的安危都由這關隘掌控,三邊的將領都聽從帥旗的指揮。鸊鵜泉干涸導致邊地士兵困頓,苜蓿草凋零卻讓塞北戰馬肥壯。傍晚時分軍營中笳鼓齊鳴,前鋒部隊擒獲敵首勝利歸來。
翚(huī)飛:形容建筑如錦雞展翅,高峻壯麗,典出《詩經·小雅·斯干》'如翚斯飛'。
危闌:高欄。
管鑰:鑰匙,此處代指關隘對山河的掌控權。
三邊:漢代指幽、并、涼三州(今河北、山西、甘肅一帶),此泛指邊疆。
旌麾(jīng huī):指揮軍隊的旗幟。
鸊鵜(pì tī)泉:唐代邊塞泉水名,在今內蒙古境內,曾為唐軍與突厥交戰的重要水源地。
苜蓿:豆科植物,原產西域,漢代傳入中原,是戰馬的優質飼料。
轅門:古代軍營以兩車車轅相向為門,代指軍營入口。
笳鼓:胡笳與戰鼓,邊塞軍中的樂器,用于指揮或壯威。
薁鞬(yù jiān):匈奴首領盛箭的皮袋,此處代指敵軍首領。
雁門關為古代中原與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分界,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此詩應創作于詩人途經雁門關時,通過觀察關隘地勢、邊地軍事狀況,結合當時邊塞的實際情形(如水源、糧草對駐軍的影響),寫下對關防、邊事的直觀感受與思考。
此詩以雁門關為核心,既描繪關隘的雄偉氣勢,又聚焦邊塞軍事細節,通過'邊兵困''塞馬肥'的對比暗寫邊患,最終以'擒薁鞬歸'的勝利收束,展現邊防的穩固與將士的英勇。語言凝練雄渾,結構嚴謹,是一首典型的邊塞題材佳作。
鴈不歸時聞有行,鴈南飛處更關情。
三年有句說還往,半載無書存死生。
莫嘆河山殊舉目,會須童仆為歡迎。
四方取友吾非乏,孰若君家賢弟兄。
幾向圖經問水源,未知蜀道遠如天。
書題無自寄鴻鴈,鳥語不堪聞杜鵑。
已自草堂參句法,更于錦里醉風煙。
使行萬里無空反,乞與新詩到處傳。
詞源誰可障東之,今代謫仙仍有詩。
戲調猶能出平澹,意加每輒造瓌奇。
白頭不用論新貴,黃卷惟應保素知。
我恨從公十年晚,公寧于我亦深期。
如聞舊隠竹多有,想見頻年筍更添。
一日借居無不可,數竿分我未傷廉。
懸知影可連書屋,便恐山無到野簷。
如許作謀還自笑,未應于此是真潛。
秋日勝春句匪夸,信春無頼覺秋佳。
睡余對客霏談屑,茶罷卷書揩眼花。
寂歷斜陽簷影斷,蕭疎黃葉雀聲嘩。
家貧尊酒雖無舊,多謝鄰翁許屢賒。
春今著物幾陳新,未抵新詩得許榮。
韓子雖云譽東野,侯生終竟愧彌明。
已知林下棲遲計,何處人間寵辱驚。
更欲從公問歸宿,夜深風雨四山傾。
天公知我寒無褐,惠以簷間百尺裘。
挾纊固殊如是想,索衣不嘆晚為謀。
神融遽合莊周夢,意氣俄乘竹葉舟。
側聽屋山雞正午,又愁寒雀暮啾啾。
再歲春風把酒杯,今年更覺倍遲回。
海棠消息知渠負,楊柳風流笑我衰。
舟過重湖定安否,書來一紙勿悠哉。
是身老矣腰仍折,寧待田園歸未來。
不上龍門五過秋,袖詩還是覓扁舟。
胡然貧病祇如昔,聽爾行藏隨所由。
未厭室人能我讁,故防知己作公羞。
孟郊五十酸寒尉,想見溧陽神尚游。
暑氣侵人百不堪,晚吹微喜鬢毿毿。
手持白羽不勝倦,醉潄清泉欣爾甘。
定夜數鐘隨谷應,臨流幾木與天參。
況當風月佳如引,祇欠兩公相對談。
東湖共款竹多竿,妙果同登塔幾盤。
沖雨沖風總幽事,一談一笑盡詩端。
隨人似我空為計,出語如君當不刊。
派后江西有驚坐,封題并與略評看。
詩老當年聚此州,邇來零落盡山邱。
公雖??爾淹時用,天豈特令繼夙游。
幽事儻多塵事絕,靈山孰與博山優。
林棲相去無百里,窈窕崎嶇可后不。
聞道筑堂名遂初,規模渾是退居圖。
藏書自有三萬軸,種橘何多二百株。
我似杜陵寧老蜀,君如張翰已歸吳。
詩成把酒遙相屬,門外北風方怒呼。
竟孤春碧醉梅前,猶喜囊中有和篇。
雪后晚風衡岳路,雨余秋色五溪邊。
一書寥闊忘重寄,小別侵尋過半年。
頼是時從安道逸,有時共說伯仁賢。
外家人物盛東南,古已云然豈獨今。
兄弟長懷未多識,江湖廼得話同心。
豈知行日還先我,更枉長吟寫意深。
別后相思回首處,山哀浦思有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