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張倅唐英詠梅十四首 其五
人言物不齊,相較三十里。
以梅等群芳,何啻隔弱水。
杜陵狀百物,無語可著此。
巡檐索之笑,但不禁冷蕊。
人言物不齊,相較三十里。
以梅等群芳,何啻隔弱水。
杜陵狀百物,無語可著此。
巡檐索之笑,但不禁冷蕊。
人們常說事物各有不同,比較起來相差甚遠。若將梅花與其他花卉等同看待,何止像隔著弱水那樣遙遠。杜甫能細致描繪萬物,卻無法用語言形容梅花的獨特。在屋檐下徘徊尋找它的笑影,卻難掩寒梅冷艷的姿態。
物不齊:出自《孟子·滕文公上》'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指事物各有差異,難以等同。
弱水:傳說中無法載舟的水域,《山海經》等古籍提及,此處形容距離遙遠、難以跨越。
杜陵:指唐代詩人杜甫,因其曾居長安杜陵附近,故以此代稱。
巡檐:在屋檐下徘徊、巡看。
冷蕊:指寒冬中綻放的梅花花蕊,突出其清冷特質。
此詩為作者與張倅(州郡通判)唐英互相詠梅的組詩之一,創作于宋代。時二人以梅為主題唱和,此首通過對比與烘托,表達對梅花獨特性的深刻感悟,反映文人對高潔品格的推崇。
全詩以'物不齊'為起點,通過梅與群芳的對比、借杜甫難狀其美側面烘托,突出梅花超凡脫俗的特質,語言質樸而意蘊深遠,是詠梅詩中強調獨特性的佳作。
顯明古剎化煙霞,甘露泉頭即是家。薝卜結成霜后寔,枇杷開到雪中花。也知寂滅方為樂,始信浮生自有涯。寫得舊時行道影,不教塵土污袈裟。
借得樵夫杓,中流一棹開。嵐消還荏苒,溪淺亦縈回。困欲憑烏幾,寒思問綠醅。阿咸真外我,猶道玉堂來。
老樹前頭柿葉紅,又騎瘦馬立西風。江山未必儂能認,卻被江山認得儂。
病鷹不忘擊,病驥不忘驤。病鶴俛不啄,仰睇霄漢長。惟有病士心,死灰不復飏。居處終鮮歡,起行若痛亡。逢人目輒動,內惕外周章。口雖強諾唯,退省但茫茫。已疾且忘療,焉知民未康。多謝游談者,勉旃思自強。是棄果蓏哉,為稱充圓方。
贈別黃花香滿袖。君亦銷魂否。酬唱醉花陰,贏得文壇,到處呼詩友。欠我西湖詩幾首。問白堤楊柳。臨去看吳山,一道眉痕,濃似東籬酒。
故里留人住,新秋起客悲。不知橫笛處,適與此心期。夜久風藏樹,天清月動池。平生游射地,壯日尚棲遲。
我闥無纖埃,風日自清好。面面有芙蓉,何如交翠草。
村墟疏我久,竟不信春回。一點波云皺,千山豆蔻開。和風煖筋骨,曉霧濕塵埃。徐步輕撩袂,沿途盡落梅。
賢達終麟閣,迂疏只鹿門。世應疑傲吏,名豈避乘軒。明月南樓興,青天北海樽。更逢多麗藻,聊得賁丘園。
病攻我劇聲摩壘,月避人深目瞇糠。一盞濁醪如許障,諸馀不容苦思量。
道忠告。想射日回天,到頭虛耗。曠劫沉埋,名利氣財識破,馀風一掃。寸心清操。會得過、個中三盜。斡旋星斗,銀河運轉,浪傾丹灶。玄黃氣相導。結地髓天精,蠢然騰倒。烹玉燒金,神化至虛,體合希夷深奧。彩云高蹈。露妙體、真空長傲。這些風味,咫尺世人不到。
枕流與漱石,共此靜觀中。高閣貯云氣,將無性所同。
浮生奔走遍塵埃,重對鄉山病眼開。北望幾回仍赴闕,南還今日始登臺。袁江晴抱星辰下,燕雁寒沖霧雨來。攀磴俯林墳極目,抽毫作賦嘆非才。
亭午登山寺,淹留夕未歸。涼風起高樹,落葉滿僧衣。城郭寒煙聚,樓臺暮景微。京華十年客,愁絕賞心違。
豆田無數老鴉飛,棗熟菰香稻子垂。未說前年那有此,今年還似去年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