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前韻和朱朝奉 其二
攬轡宿心終不效,
墜車馀骨老猶全。
居仁由義吾之素,
處順安時理則然。
名教地中真有樂,
色聲頭上豈非禪。
樽前醉客應相笑,
一曲悲歌幾處緣。
攬轡宿心終不效,
墜車馀骨老猶全。
居仁由義吾之素,
處順安時理則然。
名教地中真有樂,
色聲頭上豈非禪。
樽前醉客應相笑,
一曲悲歌幾處緣。
舊日從政的心愿終究未能實現,雖曾仕途受挫,如今老邁仍保全身體。遵循仁義之道是我向來的準則,順應時勢本就是自然的道理。在名教的境地中確實有樂趣,對物質享受的追求難道不也是禪理的體現嗎?酒樽前的醉客應該會嘲笑我,一曲悲歌中蘊含著多少緣分呢?
攬轡:手拉馬韁繩,代指從政;宿心:舊日的心愿。
墜車:比喻仕途受挫;馀骨:指剩下的身體。
居仁由義:出自《孟子·盡心上》,指以仁為安身之所,以義為行為準則;素:平素、向來。
處順安時:順應時勢;理則然:道理如此。
名教:以正名定分為核心的儒家禮教;地中:境地中。
色聲:指音樂、女色等感官享受;禪:佛教禪理。
樽:酒器;醉客:醉酒的人。
緣:緣分。
此詩為詩人晚年與友人朱朝奉的唱和之作。詩人歷經仕途波折,此時已屆老年,通過詩歌表達對人生際遇的豁達態度及堅守儒家道義的信念。
全詩以仕途未竟起筆,轉而強調堅守仁義、順應時勢的人生準則,融合儒家名教之樂與禪理思考,語言質樸而富含哲理,展現了詩人晚年超然豁達的心境。
懷玉東來過楚城,正逢孟博出澄清。自緣溪舫趨程日,誰似郊園載酒情。豸服因之兼問俗,魚竿吾且學逃名。買山不是巢由隱,借得江湖鼓柁行。
秋滿乾坤菊有花,筼筜經雨玉無瑕。蒼然太古云根石,飽閱風霜共一家。老圃秋風見此花,玉人相對總無瑕。落英聞說堪延壽,好散蒼生百萬家。
春巖瀑泉響,夜久山已寂。明月凈松林,千峰同一色。
銀塘雨過,似花彈冰汗。水佩風環翠涼滿。畫船回、十里明鏡秋波,人一笑,紅入鴛鴦陣亂。夜來天袂冷,香步無塵,喚起唫鸞下霄漢。七十二夫容、立盡仙云,珠槃瀉、萬星齊轉。且醉把、璚枝舞珊珊,道浴罷天池、羽衣新換。
曲欄十二敞文窗,綠意新翻怨笛腔。委砌花魂招翠羽,飐簾風影黯銀釭。柳塘絮絮尋泥燕,桐院沉沉吠月尨。春漲滿湖鄉夢闊,亂云低壓買魚艭。
崔家女弟世所無,彈箏自命為茝奴。重泉猶作人間曲,摧藏掩抑聲嗟吁。當時舊事心猶省,長秋一曲紅窗影。夢里曾陪元舍人,銀箏凄苦人清冷。清冷。虛無境。手撥銀箏心自省。長秋一曲紅窗影。弦里分明悲哽。泉臺不少人間景。后苑君王巡幸。
曉煙濕翠花魂冷。藕絲衫薄春云影。小步下回廊。一枝紉露香。簪環宜碧玉,才稱秋眉綠。記否繡羅屏,鶯聲喚夢醒。
佛屋三間破冷開,半通云氣半蒼苔。行人莫問僧年紀,嶺上喬松是手栽。
一代高才孰比倫,不歆廡祀亦千春。兩朝革命懷孤憤,四海論交總逸民。塞上風云驚王氣,關中田宅愛秦人。儒林文苑兼專席,休認名賢是隱淪。
石城只解著王蘇,漫說夷吾計亦疏。盡使西風能舉扇,可堪重見伯仁書。
垂虹歸去已無家,席帽飄零水一涯。歲歲依人春燕子,年年入夢故園花。耐寒和靖詩應瘦,臥病相如賦不華。遙想故人當此日,定搜險韻斗尖叉。
榮期信知止,帶索無所求。外物非我尚,琴歌自優游。三樂通至道,一言醉孔丘。居常以待終,嘯傲夫何憂。
為慕仙家九節筇,白云秋色遠相從。那知黃石山頭月,猶隔丹丘海畔峰。曾記都門祖帳開,驅將雙鶴與歸來。只今養得修翎在,海上傳書日幾回。夢中山色可曾驚,陌上煙塵塞上兵。千樹桃花月明夜,半間樓側聽吹笙。滄海西頭系釣船,蕭蕭春雨綠楊煙。垂綸莫近磻溪岸,恐是非熊入夢年。
一去鄰滇省,山川壯宦游。邊城依嶺峻,琴閣共云浮。地比仙關渺,人經雅雨秋。昔年劉十六,曾此作高侯。
御香遙自上方來,繡嶺宮前輦路開。萬綠叢中迎曉日,彈冠今喜上蓬萊。星軺初駐五云端,夜宿山房紫霧寒。夢里拂衣聞躍馬,此身猶自愧黃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