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七十六首 其三十五
天地之根,萬物之主。
大千無以居其尊,劫石難以并其固。
天地之根,萬物之主。
大千無以居其尊,劫石難以并其固。
(它是)天地的本源,萬物的主宰。大千世界無法比擬其尊貴,劫石也難以與其堅固并論。
根:本源,根本。
主:主宰,支配者。
大千:即大千世界,佛教用語,指由小千、中千、大千組成的廣大世界。
劫石:佛教術語,比喻極長的時間或堅固的事物;劫指極漫長的時間周期,劫石即經歷劫數而不毀的石頭。
居其尊:相比其尊貴;居,此處指處于(某種比較狀態)。
并其固:與它的堅固并列;并,并列、相比。
此為佛教偈頌,創作背景與佛教思想傳播相關。偈頌多為禪師或佛教學者用于闡發佛理、表達禪悟之作。《偈頌七十六首》當為組偈之一,旨在通過簡潔語言揭示宇宙本源(或佛性)的至高與永恒,契合佛教對終極真理的探討傳統。
本偈通過“天地之根”“萬物之主”的定位,結合“大千”“劫石”的對比,突出宇宙本源(或佛性)超越時空的尊貴與堅固,是佛教對終極存在的哲學闡釋,語言凝練,哲理深刻,體現偈頌“以詩說禪”的特點。
數畝東皋宅,青春獨屏居。家貧僮仆慢,官罷友朋疏。強飲沽來酒,羞看讀了書。閑花開滿地,惆悵復何如。
清寧宮殿閉殘花,塵世回頭換物華。寶鼎百年歸漢室,錦帆千古似隋家。后宮鸞鏡投江渚,北狩龍旗沒塞沙。想見扶蘇城上月,照人清淚落胡笳。
鐘落潭臨干校前,重來身老思茫然。荷鋤昔我呼牛鬼,秉筆今誰繼馬遷。不信山川無變異,也知天地有回旋。樊籬猶是當年景,一抹鮮紅簕杜鵑。
婁羅須要逞聰明,金榜何曾得掛名。捋下幞頭歸去好,莫騎驢子傍人門。
莫據元龍百尺樓,蜎蜎若個不提休。玄巖豹隱諳云變,白浪鼉吟待石尤。
白發蕭蕭客未歸,凄風緊雨禁煙時。青苔白骨尋常事,堪笑田文為客悲。
紅塵吹不到溪堂,時掬清泠沃酒腸。山外亂鴉飛過盡,數聲漁笛晚風涼。
中庭植梧竹,有意集鸞凰。孤鶴從東來,雪衣曬朝陽。主人驚且喜,拊掌呼獲臧。俾投數粒粟,招鶴下階傍。鶴雖不解語,其意或能詳。我非鸞鳳侶,竹梧何可當。亦非黃雀儔,數粒安可嘗。戛然欲長鳴,恐遭彈射傷。左右梳修翎,翻身入云翔。
金床脫落龍作鼠,崔相陸相不敢語。銀撾畫地數罪名,奉璽前拜天子婦。上書進士空遑遑,桓文霸烈誰敢當?明年功在三使相,勛爵浪受東平王。
太史仙臺多勝槩,正臨攜李古城東。五色云生知海近,四圍山遠覺天空。閑居作賦青春后,幾歲鳴弦明月中。不是掖垣同宦侶,閉關那許得相逢。
堂堂至正最多才,萬國同文壽域開。漠北諸生登第去,越南計吏進賢來。鳳《韶》九奏黃金殿,鶴駕三朝白玉臺。回首黃塵揚碧海,五云無處覓蓬萊。
春日媚人不到室,穿穿欲來一影隔。瓶花此時亦倦眠,郎心妾心不如前。郎不記妾郎有為,妾不記郎淚垂垂。煙塵搏天天亦癡,妾心何庸郎去疑。欲識妾心郎來時,妾之一弦已七年,彈來心心不如前。郎不記妾誠何為,何不使妾一知之。妾亦不甚讓須眉,煙塵叢中叩天癡。何時妾得知郎為,妾郎丈夫妾知之。郎不記妾郎有為,妾不隨郎郎不危。郎且絕意擲愁思,郎且絕意倚酒卮。郎且絕意松文辭,端午郎來煮江鰣。
煙籠嘉峪碧岧峣,影拂昆侖萬里遙。暖氣常浮春不老,寒光欲散雪初消。雨收遠岫和云濕,風度疏林帶霧飄。最是晚來閑望處,夕陽山外鎖山腰。
問漁徑掃江頭宅,峽口江開延秋客。窗含帆櫓復藏山,奔輳奇峰羅幾席。荊山抱璞疑珷玞,天竺蹋云得靈璧。以翔以棲百怪俱,及物及人精芒射。太湖見底昆侖空,芝岫黧青雪浪白。沈沈鐘磬擊希音,沸沸霞霓蒸孔隙。壺中九華小有天,坐嘯白蘇環寸碧。亦丑亦文入絹綾,在案在掌傾魂魄。太古孑遺壽者相,米老呼兄殊同癖。憶昔搜抉落漩湍,真氣所托惟片石。江潮消漲月盈虧,笑之嘆之朝至夕。動靜等觀與神通,堅柔養性去形役。袖出豪奪金石交,浪擲千金定何惜。嗟乎嚱,小者玲瓏一拳攢,巨者崢嶸馀脈坼。乃勾乃皴傳譜名,羊脂為軸錦為冊。應配李杜之高吟,將摹荊關之劇跡。癡憨惟教石點頭,秋日遲遲毋促迫。水落石出語情性,燕楚茫茫萬山隔。
巽齋幸自少人知,飯飽官閑睡轉宜。剛被旁人去饒舌,刺桐花下客求詩。兀坐書林自切磋,閱人應似閱書多。未知買得君書去,不負君書人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