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冠卿以前詩懷哉各努力人物古來少之句為十詩見寄次韻奉酬 其七
秦人弊申韓,
亡梁以崇佛。
六經獨何罪,
莽亦竊大物。
堪嗟二百年,
吾道功第一。
熙豐馀論在,
河洛諸賢沒。
秦人弊申韓,
亡梁以崇佛。
六經獨何罪,
莽亦竊大物。
堪嗟二百年,
吾道功第一。
熙豐馀論在,
河洛諸賢沒。
秦朝因推行申不害、韓非的法家之術而衰敗,梁朝因過度尊崇佛教而滅亡。六經有何罪過?王莽卻也借此竊取了大權??蓢@這兩百年間,儒家之道的功績堪稱第一。熙寧、元豐年間的余論仍在,河洛一帶的賢士卻已相繼離世。
申韓:指戰國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與韓非,此處代指嚴刑峻法的法家思想。
亡梁:指南朝梁代,梁武帝蕭衍佞佛,導致國勢衰微,終致滅亡。
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的合稱,儒家經典。
莽:王莽,西漢末年篡漢建立新朝者,曾借儒學名義粉飾其政權。
熙豐:宋神宗年號熙寧、元豐的并稱,代指王安石變法時期。
河洛諸賢:指北宋程顥、程頤等理學大家,因長期在黃河、洛水流域講學而得名。
此詩為南宋劉克莊酬和友人張冠卿之作。時值宋末,思想界對歷代治國思想的反思加劇。詩人通過秦、梁等歷史教訓,強調儒家道統的重要性,同時呼應北宋以來理學發展(如熙豐變法與河洛理學),暗含對道統傳承的關切。
全詩以歷史為鑒,批判法家、佛教誤國,肯定儒家道統功績,兼及對理學先賢逝去的嘆惋,體現了南宋士人對文化傳承與思想正統的深刻思考,是歷史反思與理學情懷的融合之作。
萬法先除病,誰能識病多。因來凈名寺,認得老維摩。海水峰前聽,秋山雨后過。提刑舊題句,韻調復如何。
壁有蒼苔甑有塵,家園一旦屬西鄰。傷心怕見門前柳,明日猶如陌路人。
赤手龍蛇放。痛陸沈、神州現出,天魔變相。勸汝長星一杯酒,起視青冥何象。有貫索、欃槍彌望。多少新亭閒涕淚,問河山、風景誰無恙。愁似草,刬還長。壺盧到處翻新樣。漫平章、伯夷盜蹠,才人廝養。誰要卿來相料理,各約三章而王。盼不到、天清日朗。大好家居誰撞壞,是金銀、氣與天潢蕩。消日計,仗醇釀。
梧桐淡影層樓。下簾鉤。消得幾番疏雨、幾番秋。金爐篆。風吹亂。寫春愁。何處飛來殘夢、五更頭。
劉公到處留遺跡,奇絕惟茲獨擅名。禪石無塵床穩臥,神丹有驗井還清。岡巒四合如環繞,石筍孤高類削成?,幉莩4胡Q不駐,松風猶似步虛聲。
錦繡屏風四面開,騎驢又逐白云來。夕陽峰影當窗落,細雨泉聲繞壁回。僧指瀑源穿樹杪,雀爭殘果墜經臺。青山如舊朱顏改,醉向林巒酹一杯。
密葉籠堤暗,長條著水輕。春風一披拂,無限玉關情。
何處吟詩好,詩吟在灞橋。探梅驢背穩,踏雪客思遙。畫意留空際,閒情總白描。此時無所詠,中熱幾時消。
才人不偶傷鶧鵡,楚客高歌哭鳳凰。今日寧南門下過,招魂一慟菜畦狂。
會即便會,玉本無暇。若言不會,碓觜生花。試問九年面壁,何如大會拈華。南明恁么商確,也是順風潵沙。云籠岳頂,百鳥無聲。月隱寒潭,龍珠自耀。直得石梁忽然大悟,石洞頓爾心休。虛空開口作證,溪北石僧點頭。諸人總在這里瞌睡,笑殺陜府鐵牛。通身是口,說得一半。通身是眼,用得一橛。用不到處說有馀,說不到處用無盡。所以道,當用無說,當說無用。用說同時,用說不同時。諸人若也擬議,西峰在你腳底。句亦刬,意亦刬,絕毫絕釐處,如山如岳。句亦到,意亦到,如山如岳處,絕毫絕釐。黃梅雨,麥秋寒。恁么會,太無端。時節因緣佛性義,大都須是髑髏乾。
有墓有墓江一隅,我之祖妣從其姑。連山百里郁相望,雕虎白晝乘黃狐。牂牁水長墜飛烏,篙師較計錢有無。嗚呼二歌兮歌不得,蒼天貧我曷有極。
煙村鐵石姿,第一開元吹。獨孤技更神,李謨失掉臂??樟罾淆報@,詎識龜茲意。想當入破時,如癡還如醉。
莆田乾荔老楊妃,誰在開元得見之。卻憶沉香亭北畔,輕紅曾照赭黃衣。
壽康朝謁蚤,長信燕閒多。不有圖書樂,其如晝漏何。
垂垂楊柳暗溪頭,不問東西卻自由。幾度醉眠牛背上,數聲橫笛一輪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