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元均貶衡州兼寄元龍二首
先生英氣蓋區中,命與仇謀得老窮。又見長身有家法,可辭短簿怒吾公。石頭路滑行能速,宣室歸來語未終。宛洛風塵莫回顧,直須留眼送歸鴻。
先生秀句滿天東,二子緣渠再得窮。詩禮向來堪發冢,孫劉能使不為公。炎方瘴癘避軒豁,故國山河開始終。傳語元龍要相識,江湖春動有來鴻。
先生英氣蓋區中,命與仇謀得老窮。又見長身有家法,可辭短簿怒吾公。石頭路滑行能速,宣室歸來語未終。宛洛風塵莫回顧,直須留眼送歸鴻。
先生秀句滿天東,二子緣渠再得窮。詩禮向來堪發冢,孫劉能使不為公。炎方瘴癘避軒豁,故國山河開始終。傳語元龍要相識,江湖春動有來鴻。
先生您的英氣蓋過世間眾人,命運卻與仇讎相謀,使您到老仍困頓。又見到您身形修長傳承家法,怎能因小官微職而讓您動怒。石頭城道路濕滑您行速飛快,若如賈誼被宣室召見定有說不完的話。莫要回頭看宛洛的風塵,應留眼送那歸飛的鴻雁。先生您的秀句傳遍東方,兩位公子因您再次陷入困窘。詩禮向來能讓人發跡,孫劉卻不能讓您成為公卿。南方瘴癘之地要豁達避開,故鄉山河始終在心中。傳話給元龍要相識,江湖春動會有歸鴻到來。
區中:人世間。
命與仇謀:命運與仇敵相謀,指命運多舛。
長身:指身形修長,或代指其子。
短簿:指職位低微的官員,此處或指小官。
宣室:漢代未央宮宣室殿,代指被帝王召見。
宛洛:宛城(今河南南陽)與洛陽,代指中原地區。
炎方:南方炎熱之地,指衡州。
瘴癘:南方濕熱地區致人疾病的毒氣。
軒豁:開闊、豁達。
來鴻:喻指書信或歸人。
此詩為送友人王元均被貶衡州時所作,兼寄其親友元龍。創作背景或為宋代官場貶謫頻發之際,詩人與王元均交好,感其才學而命運多舛,故以詩相贈,既表同情,亦予慰藉,并通過寄元龍傳遞牽掛。
全詩以送別為核心,既肯定王元均的才學與家風,又感慨其命運坎坷;既關切貶途艱辛,又以“歸鴻”“春動”寄望未來。情感真摯,用典自然,是宋代送別詩中兼具深情與哲理的佳作。
為令既不卒,稍遷佐邢州。雖稱三輔近,不異湘水投。過家葺先廬,決意返田疇。所以泣歧路,進止不自由。亦復戀微祿,俶裝戒行舟。行行到齊、魯,園花開石榴。舍舟遵廣陸,梨棗列道周。始見裁苜蓿,入郡問驊騮。維當撫彫瘵,天馬不可求。閭閻省徵召,上下無怨尤。汝南多名士,太守稱賢侯。戴星理民政,宣風達皇猷。郡務日稀簡,吾得藉馀休。閉門少將迎,古書得校讎。自能容吏隱,退食每優游。但負平生志,莫分圣世憂。佇待河冰泮,稅駕歸林丘。
邢侯昔總海上軍,將星一夕沉秋云。名郎克肖武且文,陟岵之念忘朝曛。幕府新開向西浙,喜乘樓船舊旌節。舉目愁登閱武堂,寄治僧房寸心結。海波東逝無回川,嗣侯之孝人爭憐。移卻忠勛報明主,聽取人歌終慕篇。
濟國諸公子,風標各擅場。青陽生玉氣,白月隱珠光。閥閱家聲重,詩書世澤長。直須同素志,早為繼遺芳。
扊扅炊罷補麻衣,習取禁寒抗老饑。幸自伯鸞無識者,對人不必案齊眉。
瑪瑙遺基尚未斜,兩京風物使人嗟。先皇月出曾游歷,空見春風發落花。
古寺俯空灘,溪深客到難。浪疑南海涌,山作普陀看。幡影臨流濕,鐘聲出谷寒。禪心如止水,元不礙風湍。
節抱秋霜綠玉君,一林風月有司存。吟邊不領閒公事,報了平安聽掩門。
瀛館虛塵榻,香燈伴古祠。衣冠秋祀到,風節里賢思。堂近棲鸞樹,泉分采藻池。俊僚來袞袞,仍續舊題詩。
素面朝天淡,宮妝暈酒深。霞光粉態晝沉沉。便有悠揚蜂蝶鎮相尋。暖護青絲障,香分碧玉簪。盡教火急借春陰。可奈花前消盡少年心。
越山迢遞接吳宮,問俗尋幽在在同。烏府法家推漢史,洪都先哲仰周公。風濤不起三江靜,雨澤潛滋五谷豐。卻恐乘鸞逐茅氏,紫霞何處覓仙蹤。
久厭冬深雨,長吟屋漏詩。凄涼喬木下,想象熟梅時。水沒江邊鷸,雷翻水底螭。天時猶爾變,人事得無移。
斯人嗟已矣,吾道轉消沈。文物昭前古,功名困至今。空山方泣玉,同舍忽誣金。白首號天處,飛霜六月深。
寒日下喬木,回風動前軒。憶當親在時,于茲奉寒暄。一朝事變作,白玉埋荒園。墓廬忍棲息,三回見正元。瀼瀼春露寒,凜凜秋霜繁。傷哉罔極恩,恨不同九原。歸來過庭處,階草青更蕃。載誦下武篇,感激思圣言。高楣揭華榜,求仁示南轅。勖爾子若孫,永矢當勿諼。云山高崒嵂,澗水鳴潺湲。相望不可即,淚下空瀾翻。
昔在齊威王,選人以治氓。惟彼阿大夫,籍絡日有聲。唯此即墨宰,小人共讒傾。是非并顛倒,四境交侵兵。安得召左右,阿黨盡為烹?昔在楚莊王,三年不聽政。膝上置美女,飲酒不曾醒。有鳥止于阜,不蜚亦不鳴。安得任伍舉,一朝霸名成?昔在帝武丁,三年不出令。恭默以思道,殷國未能寧。安得夢圣人,求之傅巖形?
北引黃河入宿河,下栽鹿角起層波。城中待哺一萬戶,咫尺南船那得過。